2024-09-25 20:30
近日,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布的博士生引进录取情况引发争议。据报道,该校拟引进的10名博士生大多毕业于东南亚国家,毕业学校包括菲律宾亚当森大学、菲律宾基督教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等。不少网友质疑,该校引进的人才为批量速成的“水博士”。
水不水,公众自有论断。据报道,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为一所私立大学,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551-600名,并非当地名校,哲学专业也很一般,2021年11月曾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亚当森大学在中国的代理招生机构工作人员甚至表示,博士项目无雅思、托福要求,整个项目16.8万全包,包录取,3年就能毕业。这样的操作更像是在卖博士学位,如此学历含金量能有多高,难免令人生疑。
“含博量”是评价一个高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科院校要申请硕士点、博士点;高职院校要升本,都离不开“含博量”。毕竟只有指标上去了,才能申请更多经费,拿更多项目,所以很多“水博士”也成了香饽饽。但国内读博士的机会少、毕业难,去欧美著名大学要求更高、花费巨大,下南洋镀金就成了一些人迅速拿博士学位的优先选择。一些迫切需要提高“含博量”的高校,非但不在引进时严格考核,反而组团下南洋读博士。2022年,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万元,引进23名毕业于亚当森大学的博士,其中22名是该校工作人员。
山西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就公众的质疑,该校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不存在因人设岗的问题,所有公示的实名博士和学校没有任何关联。但一下引进9名来自东南亚的博士,而且部分学校本身实力就存疑,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了。如果真像公示所称,整个人才引进工作做到了“公开、公平、择优”,且入选博士都经引才领导组面试、学术委员会试讲及答辩考察合格,那东南亚博士如此扎堆,是过于巧合,还是“择优”标准过低?
涉事学校称会就此事统一回复。无论如何,学校应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堆砌毫无意义甚至造假的博士数量。把本该提升教学研究质量的钱花在“水博士”上,就是在浪费教育资源。太原这一高校在引进公告中提到,引进人才的原因是“为进一步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求,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越是有这样的需要,越应该找到有真才实干的人。作为一所实操性较强的学校,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应该比博士身份更重要。
不是戴上“博士”的帽子就算高水平人才,也不是“含博量”高,学校“含金量”就高。来路不正、徒有虚名的“水博士”批量入职高校,无论从师德师风还是从传道受业上讲,都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