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下肢静脉曲张那些事儿
2024-09-25 22:3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您有下肢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吗?腿上有小静脉细丝状扩张,像蜘蛛网一样扩大弯曲,形成蚯蚓状,疙疙瘩瘩,影响美观。其实,这些都是下肢静脉曲张在作怪,严重者成团块状。血管迂曲扩张明显,出现水肿、皮肤瘙痒等症状,长期缺氧的静脉继而出现湿疹、色素沉着,下肢皮肤营养障碍,形成溃疡。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经久不愈,俗称“老烂腿”。下肢静脉曲张究竟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需要手术治疗呢?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下肢静脉曲张。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病,亦是多发病,人群发病率高达25%—40%。早期起病隐匿,可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是小腿表面有一些像蜘蛛一样小静脉,称之为“蜘蛛静脉”,易被忽视。随着病程进展,下肢会出现迂曲突起的浅静脉,俗称“蚯蚓腿”。

“蚯蚓腿”不仅影响美观,还常伴有下肢酸胀不适、沉重感,甚至会导致皮肤营养障碍、色素沉着、皮肤瘙痒、血栓性浅静脉炎、溃疡形成,就是我们俗称的“老烂腿”。溃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同时,血液淤滞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严重时会致命。

静脉曲张有哪些症状呢?

下肢肿胀、小腿压痛、胸痛、呼吸困难、“老烂腿”、浅静脉曲张、昏厥、咳血等,均是静脉曲张的症状。

哪些人易患静脉曲张呢?

重体力劳动者,教师、护士、孕妇、厨师以及久坐、久站的工作人员都是易发人群。

导致静脉曲张的原因有哪些?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导致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健康腿部的静脉包含有瓣膜,其张开和关闭能帮助血液返流至心脏,呈单向阀门,允许静脉血液单向回流。病理状态下,瓣膜不再发挥其功能时,静脉血液倒流,远端静脉腔内压力增高,导致静脉扩张,造成血液囤积于腿部,并引发静脉曲张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除此之外,先天性静脉管壁薄弱,或者长期从事站立工作,也会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内蓄积,引起静脉内压力增大而出现下肢静脉迂曲扩张。

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开放式手术治疗:传统静脉曲张治疗方法主要是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主干抽剥术。大隐静脉根部需要做手术切口,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在微创治疗诞生前,这种手术方式广泛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目前主要适用于大隐静脉主干全程血栓或者大隐静脉股静脉汇入点血栓形成等特殊情况。因技术或设备原因,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改良的点式切口术式在许多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即为腔内消融治疗,包括热消融治疗及化学消融治疗。

(1)热消融治疗:热消融治疗是通过射频发生器和专用的电极导管产生热能,造成局部组织高热,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静脉内膜胶原纤维收缩,直至血管闭合,并最终导致纤维化。射频消融作为微创手术,手术遗留的伤口只有几毫米,不影响日后生活;手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短,通常一小时就可以完成手术,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当天就可以下地活动。

(2)化学消融治疗:目前,应用于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腔内化学消融治疗方式主要指的是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治疗是利用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腔内,破坏静脉内膜,使其发生粘连,导致纤维化闭合,消除或减轻局部的静脉高压。

如何科学预防静脉曲张?

尽量避免久站、久坐、久负重,少穿高跟鞋,抬高患肢,进行特定运动(如游泳、骑单车、适当的球类运动、瑜伽下蹲操等),保持合理体重,穿医用弹力袜,踝泵运动,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

最后,温馨提醒,如果出现初始症状要及时就医,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治,切不可拖延到出现皮肤破溃才去医治,不仅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影响恢复。

来源:血管外科

作者:王欣悦

荐稿:张欢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


作者:

北京世纪坛医院官方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