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保健意识的提高,定期体检成为大家每年一次的身体“大考”。眼科查体通常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以及眼底检查当中的部分或全部选项。而眼底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筛查指标,就是杯盘比的大小。杯盘比到底是什么?其变化又有何意义?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如图所示,这是一张右眼正常的彩色眼底照相的图片,图示黄斑区就是我们人眼视觉最敏锐的地方,通常我们查体的视力就是指黄斑区的视力;而右侧像小太阳一样的有血管出入的盘状结构,就是我们此次关注的视盘了。
我们视网膜上的神经纤维从四面八方汇聚于视盘,形成视神经,最终投射至大脑,从而产生视觉。神经纤维就好比一根根线缆,汇聚于视盘,但线缆都是从视盘的边沿汇入,占据视盘周边一定空间,中央一定会存有一个倒锥形的空隙。同样,类比到眼睛,那个由线缆占据的边沿空间就叫做盘沿,中央的空隙就是视杯。
我们通常将视杯和视盘在垂直径上的长度之比称为杯盘比(C/D)。C/D正常比值通常为0.2—0.3,杯盘比增大就意味着盘沿变窄,即线缆数量的减少,对应到眼睛上也就意味着,可能存在视神经纤维的减少。这种体征通常出现在青光眼患者的眼睛上,在临床中,我们常常将杯盘比的增大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筛查的重要指标。
“今年体检眼科大夫提示,我的杯盘比增大了,是不是得青光眼了?”
首先,杯盘比增大并一定就是病理性的。有些人先天视盘就大,同样数量的神经纤维汇聚在较大的视盘,盘沿自然就会窄,杯盘比自然也就较大。近视人群,尤其是高度近视人群,杯盘比也会随着眼球增大而相应增大。
需要注意的是,高度近视本身就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之一,当发现杯盘比增大时,建议及时进行青光眼排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就是保护宝贵的视功能、构建有效避免青光眼损害最有力的“防火墙”。
来源:眼科
作者:王宇
荐稿:卢艳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