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伴随着季节更替,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变大,天气变得干燥起来,患上支气管炎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秋季是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因此我们需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呼吸道健康。
什么是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即指支气管发生炎症,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或其它因素引起,常会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九月份为何易患支气管炎?
秋冬季气温变化大,人体在换季期间需经历一定的适应过程。呼吸道在变动的外部环境刺激下,易导致功能紊乱与失调,抵抗力下降。此外,秋季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这些过敏原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支气管炎症。而流感等病毒秋季也较为活跃,人体容易感染,进而引发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有哪些症状?
咳嗽:通常为干咳,且次数频繁,严重时伴有痰液;
喘息:呼吸急促,伴有呼气性喘鸣音;
呼吸困难:可能会感觉呼吸不畅,无法轻松呼吸;
发热: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
喉咙痛:感觉喉咙痛,难以完成吞咽动作;
乏力:即使睡眠充足,依然感到浑身乏力、精神不振。
支气管炎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按医嘱服药,如抗病毒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
雾化治疗:以缓解支气管炎症状,协助呼吸;
家庭护理:维持家庭空间洁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补充足够水分;
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果,避免摄入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如何预防支气管炎?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作者:刘月明
荐稿:江宏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