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宜园 山以仁为德 秋惟静与宜
2024-09-27 10:2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香山公园旧名静宜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约1.8平方千米,园内拥有碧云寺、香山寺等古寺庙及见心斋、眼镜湖等建筑和景观。

香山公园地处太行山余脉西山东坡腹心,独特的马蹄形山坳为这里带来得天独厚的小环境,使这里春天花香鸟语,夏天晴云碧树,秋则乱叶飘丹,冬天积雪凝素,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使这里自古就成为人们兴建园林景观的胜地。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香山建立了行宫,随后乾隆皇帝在此基础上修建成了静宜园皇家园林。民国时期政府官员熊希龄在此开办了慈幼院,毛泽东也曾在此办公。至1956年,香山被开辟为人民公园。

“山以仁为德,秋惟静与宜。”是清代乾隆皇帝题写《香山静宜园六韵》诗作的首句,“静与宜”不仅道出了香山静宜园的名称,更显示了这里宁静、宜人的景观特点。

历史故事

从皇家御园到人民公园

香山的人文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相传有仙人在香山炼丹,设有丹井。在明清两代的两部文献中都有关于此事的印证,《帝京景物略》曰:“山多迹,葛稚川井也。”《天府广记》记载:“丹砂井在香山下,相传为葛稚川丹井。”到了唐、辽、金时,香山不断有寺庙建置,金代金章宗还在香山修建行宫——潭水院,与西山一带其他几处共同被称为“西山八大水院”。元代时,香山已经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胜地,形成香山八景、碧云十景,颇有名气。

香山完全成为皇家的离宫别院,迎来最大规模的修建是在清代。康熙皇帝曾在香山部分区域修建行宫,乾隆皇帝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建,于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建成二十八景,筑墙为园,赐名“静宜园”,并在其后的35年中又陆续修建致远斋、欢喜园、带水屏山、见心斋、昭庙等建筑,最终形成内垣、外垣、别垣的园林格局,共有大小园林景观80余处,成为一座皇家御园,在京西“三山五园”中占据一山(香山)一园(静宜园)。

晚清政府羸弱,中华大地遭到帝国列强的入侵,香山静宜园这片山水虽远离紫禁城,但也未能幸免于难。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静宜园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一代名园,残垣断壁、遍山瓦砾。

1920年,熊希龄先生在香山静宜园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因河北水灾而无家可归的儿童,在这里办学授课、教书育人。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办公居住在双清别墅,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办公居住在来青轩,在此共同指挥了渡江战役、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筹建新中国,翻开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1957年5月1日,香山公园作为人民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园内双清别墅等革命旧址和碧云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山公园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名片

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经过清末帝国列强对静宜园的劫掠焚毁,这座曾经金碧辉煌、移步异景的皇家园林,皇家建筑、陈设和无数的珍宝消失殆尽,唯有园内百余处碑文、石构件和摩崖石刻幸存,时间跨度从辽代至近代,通过上面的文字、图案和雕刻,曾经的历史篇章得以印证。

位于香山南麓的晞阳阿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这里乾隆皇帝祈雨的一处场所,取《楚辞。九歌。少司命》之“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名句为其命名,今名朝阳洞。在其庭院内石壁上刻有乾隆皇帝相关题诗8首,保存完好,为园内乾隆皇帝题写诗词最为集中的摩崖石刻群。当然,乾隆皇帝修建静宜园,一生曾先后82次驻跸香山静宜园,并撰写赏景、即事、农事、怀古、处理政务等1482首诗词,留下37处石刻。

宗镜大昭之庙位于香山公园主干道,为清代静宜园别垣二景之一,简称昭庙,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为其祝七十大寿而建。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由东至西、从低到高依次为方河及石桥、三门琉璃坊、白台、清净法智殿、井字形重檐御碑亭、红台、都罡正殿、四智殿、七层万寿琉璃塔,是一座藏汉混合样式的大型喇嘛庙。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9月19日,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共同出席昭庙开光大典,这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融象征的一处重要建筑景观。在昭庙内有一座“昭庙六韵”石碑,碑身通高5.2米,呈“工”字型,四面各刻有满汉蒙藏四体文字,记述了修建昭庙的起因,是汉、藏两个民族伟大的历史友谊见证,是“汉藏自古就是一家”、“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实物证据。

在香山南麓的半山腰之上,一处比较隐蔽的地方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一个“梅”字,却是引发了一段佳话。原来这个“梅”字是1922年4月的一天,梅兰芳先生与几位好友一同游览香山,一时兴起,在石上题写了一个“梅”,并题记:“壬戌三月二十有四日,萧紫亭、齐如山、梅兰芳、王幼卿、李释戡同来,兰芳写梅,释戡题记,香山游者虽多,未必遂登此石,亦足以自豪矣。齐如山监刻。”不久,当时在香山兴办慈幼院的熊希龄先生找到梅兰芳,戏言未经同意就在山上石头上刻字要罚款,不过不收钱,只请他给香山慈幼院筹募基金义演一场戏。梅兰芳爽快答应,择日便在香山临时搭起的舞台演出一场《宇宙锋》,将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慈幼院。

人文典故

讲好历史名园故事

“香山静宜园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园林文化,有着彰显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革命精神的深厚红色文化内涵,还有着保护生态、传承文化新时代园林人的故事,从皇家御园到人民公园展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讲好历史名园故事是我们的职责。”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访谈时,香山公园宣传科科长绪银平说到。

绪银平2003年大学毕业来到香山公园工作,她的第一个岗位是在当年复建的“静宜园二十八景”之首——勤政殿景区做一名讲解员。其实,她大学学习的专业并不是导游讲解,刚入职时,领导在谈话中就鼓励她:“可以边干边学,重要的是对香山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就是凭着这份热爱,她一头扎进香山这片绿水青山,沉浸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越学越觉得知识匮乏,越讲越感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她一点点查阅资料,一处处走遍香山的历史遗迹,自己补充完善讲解词,从勤政殿讲到碧云寺、又讲到双清别墅……在入职2年后,就被调入管理处配合从事宣传工作。

如今,绪银平入职已经20年了,从一名讲解“新兵”成长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宣传干部,虽然已经接受过很多次采访,但是她对第一次接受采访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那是秋天,新闻媒体来拍摄香山红叶,我结合红叶的文化底蕴,香山红叶的特点,讲述了香山红叶故事,受到媒体的一致好评。”这次采访也让她意识到,香山的历史文化还需要更多的宣传出去,这座古老的园林不仅仅是一处登山健身的场所,而这么多文物、文化的遗迹还不被人们了解,可谓任重道远。

在从事宣传工作的过程中,绪银平与同事们不断地挖掘香山的历史文化内涵,撰写了一篇篇稿件、文章,比如:《双清别墅的今昔》《香山的龙纹石雕石刻》《从“引水石渠”看香山水系》《遇见。香山》等,并通过媒体、活动、宣讲等多种形式,把香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最令她欣慰的是:“一处处历史遗迹被复建、修缮,并开放。以往我们通过画卷看到的静宜园二十八景,如今已经做到能恢复的尽快恢复,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革命旧址也全面修缮,古典园林与革命圣地都较为完整地呈现给市民游客,写在石刻上的历史开启新的篇章。”(记者 肖威 通讯员 绪银平)

小贴士

香山公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始建于金代。

开放时间:4月1日-11月15日6:00开园,18:30停止入园,19:30闭园。11月16日至翌年3月31日6:00开园,18:00停止入园,19:00闭园。

交通:

一、乘车路线:

①乘坐318路(城通街-香泉环岛)公交车至香山公交站或国家植物园西南门下车

②乘坐932路(史各庄公交场站-城子)公交车至香山公交站或国家植物园西南门下车

③乘坐505路(香泉环岛-定慧桥南)公交车至香山公交站或国家植物园西南门下车

④乘坐360路(香泉环岛-西直门公交场站)公交车至香山公交站或国家植物园西南门下车

⑤乘坐360路快车(香泉环岛-动物园枢纽站)公交车至香山公交站或国家植物园西南门下车

⑥乘坐698路(香泉环岛-公主坟)公交车至香山公交站或国家植物园西南门下车

⑦乘坐563路(香山公园东门-西直门公交场站)公交车至香山公园东门站下车

⑧乘坐563路区间(香山公园东门-西苑)公交车至香山公园东门站下车

⑨乘坐西郊线(巴沟-香山)至香山站下车

二、开车路线

①从五环路到香山公园:由香山路出口或香泉环岛出口下五环,由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②从四环路到香山公园:由四海桥出口下四环,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经过闵庄路,到旱河路路口向北行,由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③从颐和园到香山公园:从青龙桥向西行驶,经过厢红旗、娘娘府,到香泉环岛向西北方向(有指路牌)再行驶大约5分钟便可到。

购票:

全价门票:10元

半价门票:5元

持本人身份证购票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