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启用。校区总用地面积1652亩、总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目前先期运行8个组团、约50万平方米建筑。
据介绍,启用先期运行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将充分发挥新校区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一院一策”组织各院系开展教学、科研、智库、文体活动,让通州校区充满人气、生机与活力,成为求学与治学的新殿堂、成为人大人精神薪火相传的新天地。同时,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学校会将研究机构、学术论坛、学术资源引向通州校区,推动各研究机构深度服务北京市、副中心和通州区,形成品牌学术文化优势。加强新校园和周边市政环境及城市运营系统协同联动,为探索多校区管理模式积累经验。
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一同按下按钮,共同见证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学校要使通州校区成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阵地、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园地、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和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窗口,立足通州、扎根北京、植根中国、面向全球,奋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在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作出人大人的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黄嘉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表示,见证通州校区的正式启用,我倍感欣喜与光荣。新校园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擘画的未来之城,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通过新校园日新月异的变化,用心感受国家的蓬勃发展和与时俱进,回应时代所需,奋进在时代前列,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资源,搭建起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努力推动知识创新,让青年教师和学子与我们的新校园共同成长。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指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是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带动区域发展方面具备很好的基础和潜力。希望学校持续推动通州校区建设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主动服务区域建设发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谱写建设教育强国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的行政服务中心楼群等16.6万平米建设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学校将加强新校园和周边市政环境及城市运营系统协同联动,为探索多校区管理模式积累经验。
(文/本报首席记者 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