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14:28
从吃的、用的到穿的,为了抓住老人想要延缓衰老的心理,各式产品都在围绕“抗衰老”概念大做文章。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厂家并非把精力放在了研发技术上,而是在宣传中套用概念、大搞噱头。辨别力不强的老年人,很容易就会落入忽悠陷阱。
外用
“干细胞化妆品”
是个伪概念
在各种以“抗衰老”为卖点的产品广告中,“干细胞”作为一项听起来很高端的概念,被许多商家宣称添加在面膜、精华、乳液中,起到“唤醒细胞活力”,甚至“徒手整形”的效果。
以一款单片价格近百元的“生长因子干细胞基肽”面膜为例,记者咨询产品成分时,商家称产品含有肌肽以及珍贵的“人类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再生,令皮肤恢复真正年轻。
另一款“苹果干细胞”精华,被介绍为提取自罕见的瑞士苹果,其干细胞拥有非一般抗氧化能力,还能“预防早期秃头及延缓毛发变灰白。”
这些产品,实际上都是涂抹型的化妆品,效果也是众说纷纭。有用户称“没感觉到有明显的变化”,有的则称,似乎是有些水润,但也不知道跟干细胞有多大关系。
事实上,将“干细胞”涂在皮肤上并期待能够抗衰,是纯纯的“智商税”。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即发布科普文章,称“干细胞化妆品”是个伪概念。文中介绍,干细胞技术在医学领域大多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在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尚无干细胞在美容、抗衰方面的研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前曾发布《关于加强干细胞广告监管的工作提示》,称除个别疾病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外,干细胞疗法在抗衰、抗癌、美容等方面既没有相关研究,也没有临床依据。
那么,植物干细胞有作用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的确收录了一些植物来源的化妆品原料。但主要通过其植物化学成分发挥作用,与其是否为植物的分生组织无必然关系。
口服
说“白藜芦醇”
对人有用为时过早
在营养保健类目下,“白藜芦醇”也是抗衰明星之一。不少产品将其作为卖点,宣称服用后有抗衰抗老、提拉嫩肤等功效。
这些白藜芦醇胶囊、饮剂等价格不菲,服用一个月至少要三五百元。但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搜索,发现并无“白藜芦醇”相关备案药品。再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以“白藜芦醇”为关键词搜索,仅显示一条备案产品信息。该获得国食健字批准文号的产品名为“坤美靓牌白藜芦醇胶囊”,主原料为白藜芦醇、碳酸钙、淀粉,保健功能为“增加骨密度”。这意味着其他品牌的白藜芦醇相关产品,既不是药品,也称不上是合规的保健品。
其实,白藜芦醇并不神秘,它是一种多酚类天然化合物,确实具有抗氧化功能,不过,说它“对人有用”还为时尚早。人民网“科普中国”栏目的一篇文章介绍,在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中,科学家确实发现白藜芦醇有一些“有效”的结果,如抗癌、长寿等作用。然而细胞、动物和人类不同,在细胞试验中显示“有效”并不意味着一定对人体有效。
此外,科学家对人体摄入白藜芦醇的水平及各种慢性病导致的总死亡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膳食摄入白藜芦醇和长寿、炎症、癌症以及心血管健康并没有明显相关性。如果大量服用白藜芦醇,还可能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如造成腹泻、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穿戴
“负离子鞋”
玩起了偷换概念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普通的鞋子,负离子含量三十多,××品牌的养生鞋,负离子含量三千多,负离子就是抗衰老,抗菌,防臭,改善身体疾病,让你越穿越健康……”一家售卖“养生鞋”的商家如此写道。打开售卖网站,这种养生鞋的售价并不便宜,普遍在四五百元。
为了证明鞋子具备产生负离子的功能,在售卖页的最下方,商家还放上了一个检测报告。但和广告里吹嘘的“几千个”负离子不同,报告显示,将负离子仪放在鞋子内部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是每立方厘米560个。
负离子到底是什么?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告诉记者,负离子指的是带负电荷的离子,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如果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过低,人会感到疲乏,而如果达到一定浓度,人呼吸之后会感到相对神清气爽。
但问题在于,空气中的负离子具有多高的浓度才算对人体健康有益?彭应登介绍,一般来说,浓度低于100(每立方厘米小于100个)属于过低,100到500是普通,500到1000是良好,1000以上就可以算优质。
从养生鞋的测试数据来看,560的浓度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实际上,这是商家偷换概念的套路。平时常说的负离子浓度,针对的是整个环境的空气。但厂家测试时,是将仪器放入鞋内进行测量,560的浓度也仅限于鞋内的空气,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就完全被稀释掉了。“鞋子根本不具备空气净化器那种持续送风的功能,更不用提能对抗衰老起到什么效果了。”
建议
概念成分拿不准
就不要轻信宣传
在抗衰老产品的领域,普通人应该如何辨别真与假?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研究员安月山看来,消费者了解并学会辨别产品的种类,是防骗的第一步。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首先要保证这个产品是经过备案的,至少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每个产品,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比如药品会标注‘药准字’,保健品则会标注‘食健字’等。”如果商家在宣传时拿不出,或者产品的包装上找不到类似的标识,那就很可能是问题产品。
除此之外,老年人还应该学会分辨普通的食品和保健品。只有保健品才能宣传其具有一定的功效,而食品是不允许宣传其具有特定功能的。“如果在产品的包装上只能看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看不到带‘小蓝帽’的食健字编号,而商家又宣传该产品能抗衰老,那么基本可以定性为虚假宣传。”
安月山表示,目前学界对于衰老的定义有多种解读,如何界定“抗衰老”这个概念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保健品总共分为27种保健功能,每样产品具备什么功能,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备案系统里都能查到。但这27种功能并没有“抗衰老”这一项。
在面对商家天花乱坠的宣传时,老年人如何能避免被忽悠?安月山建议,至少要遵守一条基本原则,对于自己拿不准的概念和成分,不要轻易相信。“平时老人也可以多学习一些科普知识,但必须要通过可靠的途径,如果是商家打着科普旗号办活动,就要万分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