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何今日再现“火烧云”奇观?气象专家详解成因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

2024-09-30 19:59

热点

9月30日傍晚,雨后的京城再现“火烧云”奇观,天空如同被火焰点燃,艳丽的“火烧云”非常震撼!伴随着夕阳余晖,这幅“油画”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拍照。

火烧云其实也被叫作晚霞,呈现橙红色的原因,是要依赖于太阳。壮观的“火烧云”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尤焕苓表示,太阳的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其光波长各不相同。当它们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如气体分子、水滴、尘埃等时,会发生偏转,这种现象称为太阳光散射。较短波长的光(如蓝光和紫光)比较长波长的光(如红光和橙光)更容易被散射。

刘平摄

在晴朗的白天,由于蓝光的散射率更高,我们看到天空会呈现出蓝色;而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光相比正午穿过大气层的路径更长,这意味着光线需要经过更多的散射,在这个过程中,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得更多,而较长的红橙光由于受散射影响较小,会被更多地保留下来,因此日出日落时的天空多呈现出红、橙和黄色。

然而,并非所有观察者都能轻松观赏到这一景致,其所在地和太阳光传输路径上的天气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传输路径上没有降水、低云等遮挡,光线可以到达观察者所在地;其次,观察者所在地的大气透明度高、能见度好,没有雾或霾;观察者所在地有可以作为“幕布”的云层出现,被红色和橙色为主的太阳光照亮,如此才能看见我们所说的朝霞和晚霞。

出现如此绚烂的“火烧云”,离不开雨水的助攻。今天上午,北京刚刚结束一场降雨过程,而这一过程就如同一把柴火,让此次“火烧云”烧得更猛。这究竟是为何?

专家解释,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在西风带的作用下,天气系统多为自西向东移动。对北京地区来说,带来降水的大部分云系也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在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刚刚结束时,北京常常位于降水云团的尾部,还没彻底移出的云层在北京头顶形成了大面积形态丰富的“幕布”。而北京以西地区则对应着一大片晴空区,这为日落前后太阳光无遮挡的传输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同时,降水不论在能见度还是空气清洁度方面,都让北京达到非常有利于霞出现的条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为“火烧云”的亮相提供了更完美的舞台,这也是雨后更容易出现超级晚霞的原因。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