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纷繁历史,回望多彩盛世华章……由昌平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系列专题片《大明风华》于每周三在昌平电视台《古今昌平》栏目以及北京昌平客户端同步播出。让我们一起揭秘大明王朝的前尘往事。
系列专题片《大明风华》第十三集——锦绣,今天(10月2日)播出,敬请期待。
最新预告
历朝历代,统治政权的新建,除了改革法制,通常也会变换服饰的风格,以区别前朝。明初,太祖朱元璋发出诏令,“诏复衣冠如唐制,悉复中国之旧矣”,明代服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957年明定陵通过考古发掘发掘,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原配孝端皇后、嗣帝生母孝靖皇后的服饰映入世人眼帘,为研究明代服饰文化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价值。
金丝翼善冠
九龙九凤冠
明代,服饰的等级之分在颜色、纹样上都有所体现。黄色、“龙纹”等为皇家所用,这件出自万历皇帝朱翊钧棺内的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就沿袭了传统的十二章纹,既强调了皇权的地位,也寓意皇帝“万寿洪福”。
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复制品)示意图
出自孝靖皇后棺椁的百子衣,通身布满神态各异的儿童图案,孩童嬉戏玩耍,面目生动,百子图案之间,绣有荷花,梅花等各种花卉,构成四季景色,寓意多子多福,子孙后代枝繁叶茂。除纹样外,这件百子衣的服装形制也独具明代服饰特点。
百子衣(复制品)示意图
刺绣、缂丝、织金、妆花等高超的工艺为服饰艺术的精细加工准备了条件,也印证了明代丝织工艺发展的空前水平。明代中后期,服饰发展深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的繁荣带动了丝织业、纺织业的蓬勃发展,在政策鼓励下,逐渐形成了以江南为中心的丝织生产格局。
红织金妆花奔兔纱匹料(复制品)
上承周汉,下取唐宋,继承中创新,明代服饰对中国服饰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传统服饰,在各处古迹、城市中常能见到身着传统服饰的人群,而在明制服饰中,马面裙尤其盛行。
锦衣绣袄,衣香鬓影。这些留存于世的华服中,潜藏着历史悠久的明代文化。服饰作为一种载体,让我们感知明代社会文化氛围的同时,惊叹于服章的华美璀璨。明代服饰独特的时代特色,并没有随着王朝的覆灭而消失,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请看系列专题片《大明风华》第十三集——锦绣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李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