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有我!梨园镇:“楼门文化”串起和谐邻里情
北京通州发布

2024-10-07 15:25 语音播报


“小楼门大天地”——“楼门院”是居民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沟通邻里感情的重要纽带,是连接社区和居民的神经末梢,更是基层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公益服务、居民自治、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

梨园镇群芳雅园社区利用楼门这一方小天地,打造了别具一格的“楼门文化”,做起了楼院自治的大文章。

党建引领,凝聚楼门院文化之魂

群芳雅园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楼门、每一个院落。

群芳雅园社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吸引乐于奉献的居民组建了志愿服务队,既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和凝聚力,又能实现让居民对于小区管理和事务的动议、参与、监督和评议,成为社区居民进行民主决策和民意搜集的载体。

以此为契机,社区党组织持续发力,围绕小区重大事项、突发事件等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协调党员、志愿者、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等力量组建了“策群力•共雅议”居民议事厅,从收集民意到确定议题共同协商议事达成共鸣,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协商,使议事厅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议事厅成立以来,社区多次与辖区居民、物业公司、业委会及相关执法部门召开议事协商会,解决楼道堆堵、停车难、私搭乱建、房屋漏水等问题。

文化楼门,展现居民自治新风貌

走在群芳雅园,每一栋楼的楼门都别具一格,充满文化气息。特别是3号楼2单元的文化楼门示范空间,更是成为了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去年6月以来,社区通过上门征求意见、拟定草案、召开议事协商会议等多种形式,制定了《居民公约》。

随后,社区以“邻里守望”为主题,精心打造群芳园小区3号楼2单元的文化楼门示范空间,将《居民公约》中消防安全、文明养犬、垃圾分类、邻里和谐等内容进行提炼,制定出了独具特色的《楼门公约》。

以文化楼门建设为契机,将《楼门公约》制度、《便民服务公示栏》《人员公示牌》在示范楼门公示上墙,动员居民积极参与楼门装扮,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志愿服务,点亮楼门院文化的温暖之光

在群芳雅园,有一群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是楼门院文化的守护者,也是社区和谐氛围的营造者。

志愿者利用“熟人熟地”的优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询问,有效预防和排除安全隐患。志愿者还会记录巡逻中发现的居民需求和邻里纠纷等问题,及时向居委会反馈、建言献策,有效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在清理违规电动三四轮车行动中,志愿者从早到晚向每一位车主宣传相关政策,确保每位居民都能了解车辆淘汰的时间和渠道等信息。在创城工作中,他们是社区清洁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显著提升了社区环境卫生。

志愿者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做好日常巡防、宣传引导、自治管理、处置报送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群众参与新模式。在志愿者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共同为楼门院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群芳雅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甘露说,楼门院文化的建设,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居民精神面貌的提升。

在群芳雅园,我们注重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为楼门院文化的建设建言献策。通过召开议事协商会、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楼门院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居住环境。同时,我们也注重将楼门院文化的成果与居民共享,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群芳雅园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以志愿服务为纽带,不断探索和实践楼门院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以文化促融合,引导居民相亲相近、互帮互助、资源共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聚焦副中心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