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宜昂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08 13:29


郭宜昂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学校

指导老师:刘海红

拍摄地点:鲁迅博物馆

诵读内容:《社戏》节选  作者:鲁迅  来源:《社戏》

【原文】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

探寻古迹 礼赞祖国 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朗读比赛

编辑:白杏珏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