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16:07
上午十点多,在通州区潞城镇东刘庄村,村委会成员刘玉堂带着工具包又开始挨家挨户巡查电路。
“每天我先把维修单捋一遍再上门维修,10点后再进行巡查。”刘玉堂边说边手脚麻利地将工具依次装进随身的工具包里。
虽然一直在本村负责日常用水用电维修,但刘玉堂如今又有了新身份——村里成立的农村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副经理。“工具包是物业配的,专业工具也是!”他笑着向记者展示手里的改锥。
去年,潞城镇开始探索“农村物管”模式,建立起由“村集体+公司+匠人”等组成的农村物业管理委员会,承担起基层治理、基础设施维护、公共绿化管理等职责,探索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模式,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物管”成员上门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检修电路。记者 常鸣/摄
物业管理入村
“现在村里的垃圾都是日产日清,环境不比城里差!”东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高兴地说。行走在东刘庄村中,目之所及的道路、河岸、农家院落都给人清爽舒适感。
“工作时间、工作职责,我们都有明确的规定,大家都要遵守。”刘玉国是村物业服务的小组长,在做好自身日常工作的同时,还是一名“管理人员”,每天的重要任务就是巡查各个路段保洁工作有没有做到位。
“开始推行‘物管’入村之前,每个村里都有保洁员,但是这些保洁岗位都是公益性质的,只能提供基础服务。”潞城镇副镇长张小京介绍。
过去村里类似保洁这样的公益性岗位,基本是乡镇为村内就业困难人群提供的,缺少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薪水不高,由镇财政拨款,村社管理。
“仅靠乡镇自己,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门槛。”在东刘庄第一书记蔡硕橙眼里,农村物业特色鲜明,专业化要求一点不输城市。“近几年东刘庄村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稳步增收,但是也面临一个问题,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建好后谁来管、村庄绿化谁来负责、农村匠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因此,东刘庄村‘农村物管’队伍应运而生,成立起‘村集体+党员+建筑工匠’的服务队伍。”蔡硕橙介绍,自去年“农村物管”实施以来,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有人管护、公共绿化有人修剪、能人工匠有活干。
11名村民获聘物业员工
“以前环境卫生有啥事都是找村委,村委再上报解决,比较麻烦。现在有事就找物管,一个电话就能搞定。”村民王青说。
“我们的优势在于,有一支熟悉村里大事小情的队伍,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能人巧匠,能为全村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刘玉国说,在东刘庄村,大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的“大工程”,小到邻里纠纷化解、为村民修理家具的“小事情”,都有“乡村物业”的身影。农村物业化管理服务的推广,不仅解决了乡村环境卫生、基层管理以及村民生活“急、难、愁”等问题,也为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就地解决劳动力安置。
得益于这种新型乡村治理模式,11名有一定技能、特长的村民在家门口被农村物业管理委员会聘为员工。“这些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人每月都有一定的收入。”蔡硕橙说。
村民无需缴纳物业费
村集体打造的果玫瑰基地等产业,破解了农村物管资金难题。“我们通过‘镇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筹措一点’,既有效保障了资金投入,又无需向村民收取物业费。”蔡硕橙说。
作为乡村精细化治理的新尝试,东刘庄村在推行“农村物业化管理”进程中,让村民站“C位”,唱“主角”,激活乡村自治内生动力,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东刘庄村的实践,不仅填补了潞城镇农村物业管理的空白,也开启了农村物业管理模式从组建、管理,到运行、持续的有益探索,更重要的是,物业管理在让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开辟了一条有益于乡村精细化治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潞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长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