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时间进化至第八代,藏红花的本土化之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颉亚珍 田媛

2024-10-10 12:30 语音播报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瑞乡姆多村,打开林芝天旺农牧产品有限公司藏红花培育温室的大门,一股浓烈的香味扑鼻而来,六分药香,四分花香。

盛开的藏红花。

只见室内无数个六层货架并列,每层都盛开着密密麻麻淡紫色的花,每朵花中,三根红色花丝探头探脑。细嗅独花,香味极淡,因数量庞大,才氤氲出浓香。

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药用价值很高,素有“红色黄金”“植物软黄金”之美誉。“《中国药典》里把藏红花叫作西红花,我们想让藏红花‘实至名归,红花姓藏’,真正在西藏生产,就在2016年从西班牙引进种球,在林芝本土化 。”林芝天旺农牧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兵雄介绍,林芝海拔高、温差大、日照强,自然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繁育藏红花。

然而,本土化之路并不平坦。陈兵雄坦言,刚开始时一个种球只开一朵花,还有45%的种球不开花。经过8年改进,目前种球已进化至第八代,100%可以开花,每个种球开4到9朵花,“终于做到了量产”。

去年,林芝天旺扩建了1000亩藏红花培育温室,成为西藏种植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有机藏红花种植基地,所产藏红花经第三方机构检测“无农药残留”。“我们的藏红花用雪水灌溉,繁育过程中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农药,通过物理方法有效隔绝昆虫,所以品质很高,有效成分高于伊朗藏红花丝2倍。”陈兵雄拿起一个透明瓶子,里面是藏红花花瓣,“因为没有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我们非常自信地做了原朵花——把鲜花直接风干,保留花瓣里的花青素,泡水喝和红色花丝的功效差不多。”

能做到不打农药,是因为改变了藏红花传统的种植模式,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有机种植。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巴宜区政府主持、米瑞乡政府实施,于2018年推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统一组织,农牧民出土地和劳动力,天旺农牧出种球和技术,共同种植藏红花,既解决了企业发展用地问题,又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当地农牧民主要种植玉米,一年一季,上一年11月到次年5月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而这段时间正好藏红花种球需要入地繁育。天旺农牧通过土地租赁等方式,充分利用闲置玉米田繁育种球,来年5月份,收了种球再种玉米。“我们给农牧民保底,一是免费提供种球和技术,二是即使繁育种球失败了,也给他们一亩地2000元的费用。”陈兵雄说,事实上没有失败过,采用新种植模式后,农牧民每亩地能增收3000~5000元。

村民在温室内采摘藏红花。

5月上旬,种球成熟。6月,种球进入温室上架。经过7月、8月的休眠期,种球9月开始发芽、开花,直至11月中旬再入地种植。陈兵雄说:“藏红花原本10月底才开花,那时候天气冷,游客少。为了和林芝市的旅游结合,让更多的游客看到盛开的藏红花,我们努力了6年,逐步提前藏红花的开花时间,现在稳定在9月中旬,提前了一个多月。”天旺农牧藏红花种植基地毗邻雅尼湿地和苯日景区,是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必经之地,每年有超过20万人次来免费参观种植基地。

开花期花朵的采摘、花丝的剥离,也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基地一座凉亭内,5个藏族妇女围坐在一张大桌前,桌上是一堆刚采摘来的藏红花,她们正在剥离红色花丝。次央卓玛看上去最年轻,她利用农闲时间在基地剥花丝已经6年了,对每天200元的收入很满意。“家里有个4岁的小孩,能在家门口挣钱太好了。”

据当地干部介绍,包括房租、地租、临时工等,种植基地每年可给姆多村带来30万元的收入。更可喜的是,部分农牧民免费学习了藏红花的种植技术后,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米瑞乡已经是林芝的蔬菜之乡、水果之乡,我们将加强与藏红花种植基地的合作,未来把米瑞乡打造成藏红花之乡。”

走神州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