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07:10
为破解老年人就餐不便的难题,门头沟区按照“以院统站带点”的思路,探索建立了以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照料中心)为引领,以养老驿站和老年餐桌为辐射,以村居助餐点、邻里互助点为延伸,以餐饮企业、精品民宿、村集体等社会资源为补充,覆盖全区的三级养老助餐服务体系。
江水河村
深山远村老人吃上热饭
在门头沟的深山腹地,有个海拔1400多米的小村,就在北京最高峰灵山脚下,名叫江水河。全村常住60人左右,几乎都是老人。自打2017年全村完成险村搬迁和升级改造以来,村党支部书记周玉华心里一直有个盼头,就是让乡亲们吃上现做的热乎饭菜。
对于江水河来说,存在三大难点。首先就是老人岁数大,自己做饭积极性不高,经常做一次,对付好几天。
“我七十多岁了,做不动了,剩菜舍不得扔来回热,凑合着吃。”村民闫友香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村民周永山最爱吃红烧肉,以前逢年过节,他就盼着儿女把他接到门头沟城区开开荤。其实,在乡亲们当中,老周对自己挺大方,偶尔也想下馆子、点外卖,无奈村子太偏、太远,没人送。更加让大伙发愁的,是江水河村夏天短、冬天长。天一冷,进村卖菜的都少,每家只能靠冬储大白菜、土豆等储备菜过冬,根本谈不上吃好。
“一直想办个食堂,解决吃饭难,可只靠村集体的力量不够,需要找到专业的服务团队。”周玉华回忆,深山远村吃饭难题2021年出现了转机。村民闫进锁回乡创业,办起了精品民宿。想要揽客,餐厅必不可少,一些在民宿当服务员、管家的村民,看到明厨亮灶、现做炒菜,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淡季的时候能不能让大伙到民宿的食堂吃?”周玉华几次找闫进锁商量,可因为菜品成本问题,反复尝试了几次,效果并不理想。
“要做到荤素搭配,有汤、有水果,一顿饭的成本就得十几元,可老人们每天愿意花在三餐上的钱还不到十元,差距有些大。”闫进锁说出了其中的“痛点”。
村民收入有限,光靠村里兜底和民宿经营者的情怀,也难以完全负担成本,江水河村民吃饭问题亟待破局。
“我们经过充分调研,于今年六月挂牌成立了老年餐桌,选的就是闫总民宿的食堂。不仅有了更明确的出餐标准,还给予就餐补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门头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江水河村有了一个近200平方米、提供一日三餐的老年餐桌。每天早上,闫友香都准时前来,喝牛奶、吃鸡蛋。到了中午,食堂会给老人们准备两荤、两素,还有汤和水果。这里面,就包含了周永山爱吃的红烧肉,还有炒圆白菜、炸河虾、荷兰豆等各式菜品。
“有炖菜、有炒菜,每周还有炸油香这样的特色菜品,保证老人一日三餐不重样。”闫进锁说,民宿的活动室、棋牌室也向村民开放,让大家在就餐之余,有个聊天、放松的地方。
“现在每天来就餐的有20人左右,几户腿脚不便的我们给送,一天三顿饭,乡亲们只需要花十元左右,都觉得合适。”周玉华说。
马栏村
村里大食堂如今能点菜
位于深山的斋堂镇马栏村面临着类似困境,早在2013年,村里就有了集体大食堂,可每天来吃饭的老人不多。一问,村民的答复都差不多:“能吃饱就行,自己在家对付对付。”
从2016年开始管理大食堂的张义玲记得,老人们刚来大食堂的时候,她也问过大伙的诉求,得到的答复大多是:“有什么吃什么,热乎就行。”
客观条件和财力限制了大食堂的发展,想要变着花样做,食材渠道有限,成本又压不下来,只能保证量大、管饱。在村里随便找一位老乡,没有不说大食堂好的,可若是多问几句,老人们也会笑笑说:“想吃点更顺口的。”
这也是2023年马栏村大食堂挂牌成立养老助餐点时提出的目标,让大伙吃上爱吃的菜,成了村党支部书记宋孟杰和张义玲的心愿。
挂牌后,政策、补贴和各项标准更加明晰了,食堂的管理、服务团队也扩充至8人。开餐第一天,村民张秀芝拉着张义玲问:“这么好的条件,吃一顿得多少钱呀?”
“政府有补贴,一天三顿十元钱。”看着老人惊讶的表情,张义玲不忘追问:“想吃点啥,您跟我说,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
挂牌至今,马栏村养老助餐点每天堂食人数稳定在20人左右,尽管每餐只能提供两菜一汤,只要村民提出想吃的家常菜,助餐点都会尽量满足,让满意从舌尖流到心坎里。
不仅如此,乡里乡亲一起吃饭,助餐点也成了村里又一个议事厅。一到中午,宋孟杰常来和大家一起吃饭,拉拉家常,在化解邻里矛盾的同时,商量村里的大事小情。“这是村里最热闹,也是大伙最喜欢的地方。吃顺口了,啥事都好商量。”
智库点评
养老助餐点仍需提质增量
经过不懈努力,门头沟区的养老助餐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托机构、驿站、民宿、社会餐饮等载体,城区和山区的老人都能吃上热乎饭菜。
可是,相比于北京城区,门头沟养老助餐工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满足老人个性化饮食需求上,仍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落实。
门头沟区民政局养老服务事务中心主任安治刚表示,养老助餐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增加老年餐桌数量,优化服务,提升菜品品质。同时,力争吸纳更多餐饮企业加入全区养老助餐事业中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让山区老人吃得更美味、更健康、更便宜。
民有所呼
盼家乡菜更多一点
逢年过节以及过生日的时候,能吃上一道小时候的家乡菜,是很多郊区、山区老人盼望的。可是,在标准化养老助餐的推进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健康、安全、低盐、低油,对于这些具有郊区、山区特色的餐饮需求有所忽视。
老人们希望,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同时,适当兼顾区域特色口味,让炸油香等特色菜,更多出现在养老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