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10:35
临河里街道玫瑰园社区
“候鸟老人”参加社区美食大赛
周日下午两点,玫瑰园社区荷锄归养老服务驿站社区食堂里,10多位老人围坐在一楼的饭桌前,阵阵菜香沿着楼梯从二楼飘下。一位老人说:“今天是社区美食大赛,我们是评委,参赛选手们正在二楼忙活呢。”
记者走上二楼,只见6张小桌一字排开,桌上不仅有燃气灶、锅碗瓢盆,还有各种主料、调味料。选手们有的在切肉片,有的在炝锅,还有的在颠勺……开赛仅3分钟,1号桌的西红柿炖牛肉就做好了。“我从家提前把肉炖好,到这炒一下西红柿,掺在一起,菜就搞定!”69岁的王敏边摘围裙边说,“来这儿切磋厨艺,主要是为了交朋友。”做完菜,请工作人员帮忙端到一楼,她没下楼,反而来到其他选手旁边,乐呵呵地看着人家做菜。
王敏是“候鸟老人”,老家在辽宁。“这酸菜白肉炖粉条,老好吃了!”王敏夸赞的是5号桌陈亚萍的美食。
陈亚萍也是辽宁人,今年62岁,退休后就来到玫瑰园社区照看孙子,“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都不敢出小区,怕找不回来。”她说,想家的时候,就做一道酸菜白肉炖粉条。现在孙子上一年级了,陈亚萍的空闲时间多了,看见社区发美食大赛的通知就报了名,“这活动组织得真挺好,食材都不用我们准备,还专门打电话问我,酸菜要什么牌子的。”
63岁的焦铁军,炒的是一盘糖醋土豆丝。“自打社区食堂开了,我们老两口经常在这儿吃饭,家里厨房都不怎么动火。”他说,这次为了参赛,还特意在家练了练刀功,“社区食堂好吃不贵,分量足,刷老年卡还有优惠呢!午餐花10多块钱就能吃到好几个菜。”
驿站负责人毕婉儒说,养老驿站没想着挣快钱,所有食材都来自荷锄归农场,没有中间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荷锄归农场还在驿站旁边开了生鲜超市。经过几年努力,驿站凭借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越来越受欢迎,人气越来越旺,现在已经实现了微盈利。
西集镇胡庄村
非遗美食赢得老人连连称赞
眼前的大院子,种着一畦畦蔬菜,阵阵清香令人十分舒爽。西集镇胡庄村养老服务驿站,就在院子里。
膳食中心里,十几个人正忙活着制作通州区级非遗美食瓤豆腐。他们先往手心里放一勺豆腐泥,再包裹上精美馅料,揉搓成一个大丸子,放进电饼铛煎至两面金黄,蘸上酱料即可食用,也可配菜蒸、炖。入口鲜香弹牙、多汁软嫩、唇齿留香。
站在最前边、头戴厨师帽、给大家传授技巧的中年男士,就是瓤豆腐非遗传承人孙振洪。小方桌旁,今年已经73岁的王世秀听得认真、做得仔细,“这得用巧劲儿,急不得。步骤虽然多,但做好了肯定入味。”
孙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一位“民间大厨”,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要摆几桌,她都会义务去帮忙,饭桌上总少不了这道通州当地颇具特色的瓤豆腐。“我们村里做,图省事,直接用两块卤水豆腐夹着肉馅炸……”老人说,这次养老助餐点把非遗传承人请了过来,让她学到了最正宗的瓤豆腐做法,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也还可以,回家跟闺女一起好好练练,让家人们都尝尝这非遗味道。
胡庄村养老服务驿站的运营方颐乐居,目前在通州、朝阳、房山等5个区运营着10家养老服务驿站。“很多老人和我说,人老了最害怕无聊、孤独。”胡庄村养老驿站负责人王慧楠说。
驿站通过丰富的活动,吸引老人来这儿玩,渐渐地,老人们和驿站工作人员互相熟悉了,很多老人也就愿意在这儿就餐了。邀请老人们体验瓤豆腐制作这天,老人们的午餐就会免费增添这道非遗美食。
胡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白连顺说,养老驿站运营商、非遗传承人可以为村里链接多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很多可以操作的“金点子”,吸引老人们一起共建美丽家园,“西边是大运河,东边是潮白河,区里正在打造‘两河经济带’,我们村夹在中间,肯定能受益。”他说,胡庄村要打造农康养田园生活,利用闲置民房改造一批高品质住宅,吸引城里老人来村里养老。
智库点评
让养老助餐促进基层治理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汪碧刚介绍,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应当以养老助餐点为支点,带动更多老年人加入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汪碧刚表示,很多老年人平时和外人聊天的机会很少,实际上,中国人是很愿意在餐桌上一边吃饭一边交流的,养老助餐点应该为大家提供交流、沟通、议事的场所。政府部门在扶持养老助餐点的同时,也要尊重市场机制,形成良性循环,让老年人通过这方小小的餐桌,感受到社区的温度,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民有所呼
盼成立养老助餐区域联合体
记者发现,虽然很多养老助餐点很受居民们欢迎,但运营方很难盈利。养老助餐本身具有强烈的公益属性,定价普遍较低。尽管餐厅看似“红火”,但实际上常因为“高成本、低定价”而持续亏损。
养老助餐点的经营者希望能告别“单打独斗”的现状,成立养老助餐区域联合体,发挥各家所长、增加送餐区域、打响助餐品牌,既能给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的就餐选择,也能给养老助餐点引流。流量上去了,助餐点就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