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20:24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在北京延庆举行,来自各地文物部门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针对长城保护的方法、手段、理念进行了研讨。历经十几年的研究和调查,长城家底也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作为我国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究竟有多长?分布在哪些地段?保存情况如何?今天的“一问到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万里长城。
我们常说万里长城、万里长城,长城刚好一万里长吗?它准确的长度究竟是多少呢?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据国家文物局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完整的长城资源信息数据系统,让全长2万多公里、分布于15个省份404个县市区、文物本体总计4.3万余处的巍巍长城,全部遗存悉数收录进该系统。不仅能够动态掌握长城保护情况,还可以对相关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了解,让古老长城在新时代得到更好保护和传承。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刘文艳:首先是我们第一次摸清了我们的长城家底,通过我们文物部门的传统考古学和现代测绘技术集合,彻底搞清了各时代长城的总长度,21196.18千米。各遗存也知道它的位置,保护的情况,可以说对长城防御体系有了飞跃式的认识。
长城遗存有多少段?如何分段?
据了解,为了精确测量长城的长度,国家文物局联合国家测绘局,对长城本体全部遗存进行了分割。具体是怎么分割的?分成了多少段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刘文艳:考古人员和测绘人员联合组队,到现场去把长城的位置打GPS点,标注在地形图上,由测绘专业人员立体量测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所以准确度也很高。
巍巍长城2万多公里,究竟如何来对他们进行分割和标注,也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评价体系。遗存数量也被精确到4.3万余处,这又如何来计算的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刘文艳:是按照一定的分段原则,比如说材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要分成一段,比如说中间有豁口了,也要分成一段。时代不同,当然是不同的段落了,这样就把墙体分成了不同的段。如果说连续,一般为了控制它的属性,一般不超过两公里,两公里以内分一段,这样把一段一段链接起来。
长城存续时间超过2000年,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的北筑长城,再到明清两代的不断修缮与扩展,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遗存类型更是丰富多样,涵盖敌楼、角楼、烽火台、城堡等,在统计过程中,都拥有自己的独立编号。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刘文艳:它的材质,土石砖都是不一样的,然后还有类型编码,比如说是墙体,还是敌台等等,不同的构成要素,它会有不同的编码。所以就形成了这么多要素,加在一块是4.3万处。
每段长城拥有“身份证”
是如何编号的?
如今,长城的4.3万余处遗存,每一处都有自己的18位独立编号,就如同身份证一样。那么,这些编号又代表什么意义呢?据介绍,编号数字的含义依次代表:所属地区的地域码,长城修建的年代,材质和类型,以及所在辖区长城遗存的顺序号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刘文艳:最后4位是它的顺序码,比如说在1个县域里面,它的烽火台或者墙体的段数超过了千位,当时评估过说三位数够不够,999够不够,但是发现了,不够,有的遗存特别丰富,就是县里的烽火台就超过了1000座,所以就把后面的顺序变成4位数。可以说我们是经过大量试点的,每一个标准的出来,都是经过研究人员辛苦研究出来的。摸清家底之后,对长城认知有了底,这时候才能实施精细化管理,让它活得更有质量,保护得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