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20:57
延庆区东红山隧道在施工时突发“坍塌”;公路巡查员发现康张路妫河2号桥桥墩“受损”,桥面出现“裂缝”;G6辅路青龙桥隧道内发生货车“起火”事故……多部门迅速响应,救援力量快速到达,智能机器人“各显神通”,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多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10月14日上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延庆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涉及在建隧道坍塌、桥梁水毁、隧道货车起火三个应急救援场景的应急演练活动。
演练采取实景、实兵、实战方式,设置信息报送、协调调度、会商研判、力量调派、联动救援等多个科目,部门间、区域间、军地间协同应急,全面提升了本市山区道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8时10分,在建东红山隧道模拟发生“坍塌”事故,十分钟后,各方救援力量陆续到达现场,初步判断2名施工人员被困。救援队利用施工人员安全帽上的定位芯片对被困人员进行精确定位。多方会商后,现场采用小口径钻机施作生命通道进行给养物资输送,大口径水平钻机施作救援通道进行被困人员营救。10时33分,“坍塌”现场小口径钻机成功打通生命维护监测通道,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经过6小时持续作业,大口径水平钻机率先成功打通坍塌体,形成620毫米救援通道,并将被困人员救出。救援完成后随即封闭洞口,等待专业评估并确定处理方案后进行坍塌体处理。
在康张路妫河2号桥桥梁水毁应急处置演练场景中,市交通委及时启动京津冀协同机制、军地协同机制,通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做好远端导行,协调武警交通某支队调派专业设备设施赴现场快速搭建应急桥梁,不到3小时,现场便搭建完成,检验磨合了京津冀交通应急联动保障体系。
在青龙桥隧道货车起火救援演练场景中,搭载高清摄像机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发出起火警报,隧道监控人员立即变更全部车道指示灯为禁入。启用机器人开展有毒气体检测。只见1号机器人自动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抵达司机处,进行有害气体检测。监控大厅值守人员利用机器人的升降话筒,与司机对话。随后,司机随机器人顺利撤离。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最快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迅速到达隧道内各个关键点位,在两小时内完成隧道内全维度的巡检。
据了解,此次综合演练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延庆公路分局承办,中电建路桥集团、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具体筹备,延庆区委宣传部、应急管理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消防救援支队等应急救援力量140余人共同参与。
下一步,首都交通应急工作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加强应急队伍、基础设施和应急装备建设,做到“敢应急、能应急、会应急”。完善预警信息快速通报与协同联动响应机制,强化“一路多方”协调配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寻求治理合力,形成有效的交通应急联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