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14:23
鸟类迁徙研究具有跨地域和跨学科等特点,需要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来实现。记者从北京林业大学获悉,近日在京举办的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上,该校发起成立了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候鸟迁飞区全球大科学行动计划也同期发布,旨在引领未来十年迁飞区科技合作与交流,为迁飞候鸟及栖息地保护汇聚全球智慧。
北京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每年春秋两季,候鸟都会光临京城并在此休整,一般要待上一个月左右。本次由北林发起成立的联盟汇集了迁飞区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将针对迁飞区开展跨区域协同研究和监测。
同期发布的候鸟迁飞区全球大科学行动计划明确,联盟将通过国际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同时开展候鸟迁徙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解锁全球候鸟迁徙密码,揭示迁徙水鸟与人类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协同关系,为全球迁徙候鸟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雄安迁飞通道大科学中心、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长期生态定位观测站、迁徙生态学和大规模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实验室等大科学平台也将建设,汇聚国内外一流的迁徙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科学家,形成国际智库。
在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分论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会议上,北林还与两所大学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并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等领域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