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复杂的住宅问题,住宅社会学应重回主流研究视野
北京日报

2024-10-19 17:06 语音播报

京报读书
进入
京报读书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文明进程,广义上的安居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达到的重要目标,住宅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西方住宅社会学正是在围绕住宅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得以发展并逐渐形成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西方的住宅社会学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学科建设也颇有进展,住宅社会学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国内住宅社会学经过1980年至1990年“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虽然其研究议题更加广泛,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继续围绕住宅社会学本身展开的更具深度的讨论并不多见。

令人欣慰的是,国内有一些学者坚持致力于住宅社会学研究,为中国住宅社会学发展贡献力量。本书是陈俊峰教授撰写的关于住宅社会学研究的力作,着重于从学科整体视角来研究住宅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首先厘清了住宅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从研究内容来看,作者从最小的概念“宅”入手,对住宅、住宅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住宅社会学理论,住宅社会学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技术方法以及方法体系等这些基本概念做出合理界定,不仅对学界已有认识起到廓清和推进的作用,也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分析工具。

此外,作为对住宅社会学的学科史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探索,本书至少在四个方面实现了积极的学术进展。

第一,形成了对住宅社会学学科比较完整和清晰的认识。一方面,如前所述,本书界定了住宅、住宅社会学、住宅社会学理论、住宅社会学的方法体系等相关概念,尤其是将住宅社会学界定为基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研究人和住宅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并指出住宅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住宅,住宅社会学具有“科学”和“人文”以及“批判性”的三重属性。另一方面,本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住宅社会学发展历程与脉络,首次划分了国内外住宅社会学发展阶段并对其发展变迁历程进行梳理和论述。

第二,初步构建了住宅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当代社会科学学科界限日益模糊,一门学科的独立性越来越无法来自特定的研究对象,而是主要来自其研究主题与理论方法。这就向学科所应包含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科理应拥有自己相对独立和不断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包括理论与方法体系。这就意味着一门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不能由其研究对象的择取而一劳永逸地得到保证,其只有通过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而不断地获得对其独立性的说明和确认。本书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国内外住宅社会学理论的问题及其成因、论辩与整合,以及主要理论及其最新进展,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框架和较为系统的理论图谱。

第三,提供了住宅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范例。在本书中,作者按照理论流派加“问题域”方式以及方法加案例的方式展开研究,将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其被应用于的问题和案例示范结合起来,较好地回答了住宅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是什么”及“如何用”的问题,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理论与方法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背景,从而让相关内容显得更加清晰完整。

第四,有望将住宅社会学重新带回主流研究的视野。从完整意义上看,中国住宅社会学发展已历百年,路途坎坷,多经曲折,而目前似乎陷入低谷,其科学研究成果不多,学科建设更是迟滞。对于住宅社会学特别是国内住宅社会学来说,要真正走出学科式微困局,摆脱学科发展的边缘化危机,就必须将其重新带回主流研究的视野之中,让学界能够在了解住宅社会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进而不断推动住宅社会学的持续发展。

最近三十多年,在房地产开发或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住宅建设和居住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大规模的住宅商品化不仅改变了城市住宅归属性质与居住关系,而且也加剧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住宅资产或住宅价格的分化。住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贫富。特别是在地产开发商的推动下,中国一线城市的住宅价格已经是三线或四线城市住宅价格的五倍、十倍,甚至更多。这种普遍的家庭财产的分化,无疑加剧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城乡居民生活上,情况就更为复杂。

由于大规模的极端过度的房地产开发,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住宅过剩问题,已经建成的一部分住宅难以卖出,没有完工的住宅建设缺乏后续资金支持。如何消化过度开发的剩余住宅,涉及银行贷款、开发商投资、政府城市规划与市场政策、居民投资与家庭财产等多方面问题。面对如此严重的住宅问题,不能仅从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的角度寻找对策,还应对社会预期、城乡居民实际居住状况和住宅需求情况等开展社会调查,在经济与社会的综合视角中,掌握实情,对症下药地采取有效对策。

本书的重点在于探索住宅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未来,可以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做出扩展深化。住宅问题不仅涉及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的实体经济,而且直接表现在城乡居民的空间财产、空间权利、空间关系、空间表象和表象空间中。应当借鉴现象学和空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空间位置、空间价值、空间矛盾等角度对当代中国的住宅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果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不懈研究,不仅可以为化解住宅问题乃至房地产市场困境做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探索,而且还可以为中国空间社会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

京报读书

编辑:高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