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金融机构如何落子“老有所养”
北京商报

2024-10-21 15:36 语音播报

热点关注

养老金融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的重要着力点。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全球发展与中国机遇”平行论坛上,对于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会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壮大养老金储备规模、提供真正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等。

当前新赛道、新商业模式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如何找准切入点,金融机构将如何更好助力“老有所养”,为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养老金储备规模待壮大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话题。

在去年底备受关注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更是将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养老金融具体指什么?“养老金融应包含三个方面。”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一是个人养老金融服务。包括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信托、公募基金等在内的符合老年人特点和具有“医康养”属性的普惠金融产品与普惠金融服务。二是养老产业融资服务。指满足养老产业的各种投融资需求,为相关养老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与医康养相关的金融活动。三是养老金金融服务。指养老金投资管理,包括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在内的各项养老金的投资管理。

养老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金,其规模积累对于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武建力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包含一、二、三支柱在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财富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出台了延迟退休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和个人的养老财富储备,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讲,与满足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一是第一支柱普遍积累规模与潜在支出需求还有差距;二是三支柱发展不够完善;三是通过养老基金持有股权资产比例较低,影响了养老金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和养老财富的储备积累。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也表示,充分的养老资金储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也是当前养老金融发展的重点。目前保险、银行、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已参与到养老金融市场中,从实际情况来看,产品差异化程度还不够,与普通财富管理产品区别较小,长期积累、收益稳健等特点不明显。各类金融机构应立足主责主业,发挥各自专长,创新产品服务,实现错位发展,满足客户个性化新层次需求。

保险业如何借“势”发力

我国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下,第一支柱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带来了空间。如何推动各类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让“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齐头并进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前景非常巨大,且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第三支柱发展的关键在于市场能不能真正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

而积极推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对于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健运行,以及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增强养老金储备,需要监管机构与市场主体的协同推进。武建力表示,从未来发展看,应多措并举壮大各支柱养老金储备规模,提高养老金长期收益水平。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监管机构和市场投资主体同向发力,从本金、收益、期限等固定的三要素着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夯实养老财富储备。

蔡希良也表示,实现充分的养老资金储备,可以从两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政策设计,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二是优化家庭资产结构,拓宽养老资金储备来源。我国居民储蓄率仍较高,从一般储蓄向养老储备转变有较大空间,应该引导居民树立大财富观念和养老储备意识。在不改变家庭资产总量的情况下,主动调整家庭财富政策,提升养老资产战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养老意识。

深蓝智库

编辑:杨子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