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探展 | 曾楚重器何以点亮文明曙光
北京晚报

2024-10-21 16:20 语音播报

热点

曾侯乙建鼓铜座

青铜瑰宝重千钧。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器以藏礼,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礼仪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

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上,湖北5家重点博物馆的200余件曾楚奇珍文物亮相,一级品多达45件。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特展上,青铜器也是主角——该展以约3000年前西周早期噩侯墓出土的神面四器为核心,虽只有51件展品,但囊括了兵器、食器、酒器、水器和车马饰5大类文物,85%为一级文物。

一件件重器穿越数千载时光,如同一部部“青铜史书”,记录着泱泱中华灿烂辉煌的文明密码。观众徜徉于展厅之中,与青铜文物面对面,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观展·提示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

展期:至12月16日

参观方式:免费预约参观,观众可在“国家博物馆”官网(移动端)和微信公众号、小程序预约


越王州勾剑

200余件曾楚奇珍描绘“凤凰故国”

青铜铸宝,传之千年。漫步国博展厅,厚重感扑面而来。“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分南公封国、楚祀八百和惊采绝艳3个单元,200余件展品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一系列材质、风格迥异的曾楚文物,向观众呈现曾国和楚国这两个南方古国的璀璨历史。

观展·亮点

最早铜冰箱 是“奥运缶”原型

展览中,被誉为“青铜冶炼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铜座、工艺精湛华美的曾侯乙铜方鉴缶、人气“萌物”青铜鹿角立鹤、闻名天下的越王州勾剑、薄如蝉翼的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等曾楚艺术瑰宝悉数亮相,多数都是观众脸熟的明星展品,不仅展现了曾、楚两个诸侯王国的悠久历史,还体现了最新考古学术成果。

1978年出土的铜方鉴缶率先登场。它是北京奥运会“奥运缶”的原型,由方鉴和方缶组合而成,鉴盖浮雕变形蟠螭纹,鉴体浮雕蟠螭纹,下腹饰蕉叶纹。方缶上饰勾连纹、菱形带纹、蕉叶纹等。考古发现,铜方鉴缶放置时,底部有三个弯钩套合缶底的方孔,其中一个有活动倒栓,插入自动落下,固定方缶。使用时,方缶盛酒,鉴缶之间的空隙盛冰。

讲解员揭秘,它是最早的铜冰箱,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发掘出土时,有一铜勺置于鉴缶之上。鉴、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这批文物的出土,证明了曾国是西周早期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始祖为“南公”,可与齐、晋、鲁等大国并列于《史记》中的“世家”,与文献中的“随国”为一国两名。

神秘凤鸟 化身荆楚文化重要图腾

青铜鹿角立鹤

曾国和楚国艺术多彩多姿,青铜器、漆木器、玉器、丝织品,常常见到新意迭出的作品。曾楚艺术的特点是造型追慕华夏,构图抽象繁复,线条灵动圆转,纹样崇尚繁缛,色彩追求艳丽。

羽人玉佩、三人踏豕玉饰、龙凤虎纹绣罗单衣袖等展品都展现了这种瑰丽浪漫的审美。其中,凤是本次展览中常见的形象,作为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圣动物之一,其形象曾出现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器中。

凤鸟崇拜在商周时期非常兴盛,楚地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丝织品中有着大量神秘生动的凤鸟形象,凤凰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图腾,体现了荆楚先民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创新求变精神,矢志不渝、涅槃再生的奋发图强精神。

观展·解码

前沿科技

让文物“活”起来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的发现举世震惊。此后的40多年中,地不爱宝,华章重现,江汉平原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丰富而精美的出土文物,极大地增进和改变了人们对于曾、楚两个南方古国历史文化的认知。讲解员说,展览结合大量近几年的考古学术成果,以湖北地区出土的考古文物为中心,带领观众探索和认识周代曾、楚两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与精神信仰。

最受瞩目的展品是占据“C位”的建鼓铜座。它出土时位于编钟短架尽头,鼓皮已朽,仅存鼓腔、贯柱及鼓座。鼓座的铸造采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相结合的方法,由8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构成,龙身镶嵌绿松石,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讲解员揭秘,建鼓因鼓之贯柱而得名,过去仅见于战国和汉代的青铜纹饰和石刻画像,这件文物是已发现最早的实物。

然而,由于这件文物构造繁复、体型较大,尚未通过常规设备完成扫描。为了让它“活”起来,国博已经与专业机构达成合作意愿,将利用工业大型设备给这件文物完成一次无死角的扫描,并进行数字建模。

观展·提示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3号展厅

展期:至2025年1月5日

参观方式:特展门票每位观众70元,观众可通过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和“清华艺博”微信小程序购票

神面纹卣

51件青铜器展现“小国巨制”

与国博青铜展的大而厚重不同,清华艺博的“小国巨制:西周早期噩侯四器”特展主打小而精美。51件展品中85%为一级文物,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镌有铭文。

这些展品均来自湖北省随州市博物馆,分别出土于羊子山噩侯墓和叶家山曾侯墓。按照青铜器的形态和功能,展览呈现了兵器、食器、酒器、水器和车马饰5个类别,全面展现了当时的经典礼器。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青铜器精美的造型、复杂的工艺和多样的装饰风格,还能进一步了解青铜艺术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轨迹。展览同时揭示了东西方青铜技术的差异,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在青铜艺术领域中的独特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观展·亮点

噩侯墓葬 重现“消失”数千年的神秘古国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少商周诸侯国没有明确文献记载。噩国便是其中一个,它的历史鲜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近年来,考古发现的以有铭青铜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让这个“消失”了数千年的神秘古国得以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文献中最早有关噩国的记载见于《史记·殷本纪》:“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鄂即噩,据此可知,噩国在殷末即与商人往来,并与周人同为商王国的附属。鄂侯位列三公,显示噩有相当势力,为一古老的氏族。但此一历史悠远的方国部族,却在传世文献中昙花一现,未留下任何可供追索的蛛丝马迹。

专家介绍,噩国的考古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最轰动的是2007年的发掘——这一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出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了27件青铜重器。其中,有一类带有兽面“人目”奇诡纹样的器物,是其他地区青铜器所未见的,独属于噩国。

神面四器 露出“神秘微笑”蓝色锈迹独特

羊子山噩侯墓中最具代表性的神面四器在本次特展中亮相,由一对卣、一件尊和一件方罍组成,最受瞩目。仔细观察,青铜器的主体部位都是一张高浮雕的面孔,与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相比,虽然构图相似,但整体更近似于一张人的脸。它们有着炯炯有神的双眼,弯弯的眉毛由竖线组成,像是两轮新月;鼻部隆起,鼻翼圆且宽大,酷似人的鼻子。因其既有兽面纹特征,又有类似人面的写实,所以学者们称之为“神面纹”。“神面”眉眼弯弯,嘴角上扬,仿佛露出神秘的微笑。

策展人谈晟广介绍,神面四器造型精美,体现着西周早期青铜器最高的艺术成就。而青铜器本色为金色,目前所见的传世或出土青铜器,通常在器物表面呈现出绿色锈。但湖北随州地区出土的噩国青铜器由于地质、水分等不同,独特的掩埋环境让器物周身覆满闪烁着光彩的蓝色锈迹,神秘而美丽。

京津冀探展

编辑:匡峰,相旭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