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15:24
王宇廷 北京市丰台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视频拍摄地点:通州区大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
指导老师:武芳
作品名称:《大运河漂来紫禁城》节选 作者:单霁翔 来源:《大运河漂来紫禁城》
【原文】
烟袋斜街是大运河在北京留下的最为典型的历史记忆之一。我们说,紫禁城是从大运河上漂来的,某种意义上,整个北京城都是从大运河上漂来的。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时,北京还是幽燕苦寒之地。规划中的京杭大运河,让忽必烈有了在这里建设一个大都市的信心。北京城横平竖直,路网十分有规律,除了在运河沿线上形成的像烟袋斜街这样的街道,其他街道几乎都是正南正北的。北京民居有两大特色,一是胡同,二是四合院。“胡同”是蒙古语里“水井”的意思,人们生活的地方要有水源,这是基本问题。
从平面布局上看,元大都城很是规整,方严整齐:除了西南角上凸出的寺庙外,整体上呈长方形。城墙上设有11座城门,包括北部两座,其余三个方向各三座。无论是东西向还是南北向的大路,均能贯通每座大门。大路与相对较窄的街道交叉,形成了 54个四面环绕的区域—一坊,而其中又进一步等分为各种居住区域等。居民区和街道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胡同”是来源于大都的城市规划,而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当时即将通航的大运河息息相关。所以没有运河也就没有北京城。
我虽然没在烟袋斜街这样因大运河而形成的胡同中居住生活过,但我对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北京生长的人,过去几乎都与胡同、四合院有着亲密的关联。我出生在沈阳,但是出生仅三个月以后,就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被母亲抱着来到了北京,一住就是6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