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15:52
10月17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本届“非遗”博览会以“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为主题。作为中医药领域的老字号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展示了基于同仁堂精湛制药技艺的知名中成药品种,并带来了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和微丸制作技艺两个“非遗”项目的现场演示,再次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同仁堂这一老字号的深厚底蕴。
同仁堂带来“有故事”的草药标本
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在非遗博览会上,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展示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在展墙上布置着40个中草药腊叶标本,“这些腊叶标本比我岁数都大”,讲解人员形象地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由北京市中药材专家与同仁堂老药工进行田野调查,采集了大量中草药标本,用于教学与展示。一晃50多年过去,承载着一代药人情怀与精神标本,仍在传承“一线”发挥着作用,成为同仁堂药德、药魂与药技的鲜活载体。
在此次博览会上,同仁堂科技还带来了枇杷露、阿胶系列产品、同仁清脂茶等系列大健康产品。
“非遗”技艺展示,体验方知同仁堂“药”不易
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经有154年的历史,在2021年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坚持选用“上等、纯洁、地道”药材,并通过药材鉴别炮制、粉碎与细料套研、起模子泛丸、阴干选粒、闯亮的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出“光、亮、圆、齐”的药丸。
在培面环节,只见两位师傅找准时机,用刷子蘸取适量黏合剂刷在手匾中,再均匀撒入一定比例的药粉,通过推、拉、揉、摔,药粉逐渐在手匾中黏合、抱团,再通过反复推、拉、摇、移等动作,就形成了一个个小药丸,师傅们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令人赞叹。
微丸剂型也是同仁堂代表剂型,且由于微丸剂型的品种丸药都是极其微小,制作起来难度极大。药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过筛时的力度要相对小,否则丸药会变形,手上的速度也要随时做出调整,稍有差异,则会造成药丸重差不合格。全套功夫,没个两三年时间学不下来。”观众们在观看到如此鲜活生动的技艺展示后,也纷纷在两位师傅的指导下,亲自下场体验。
据悉,未来,同仁堂科技将继续通过传承创新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校检:张萌 孙朝阳
审核: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