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长臂猿日特别活动|保护我们的人类亲缘
2024-10-24 19: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0月24日

国际长臂猿日

这个纪念日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灵长类小猿专家组于2015年设立的。旨在引起社会公众对小猿(长臂猿)的关注,号召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研究学界、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联合起来,为保护长臂猿采取积极行动。

长臂猿是灵长类家族的一个类群,属于灵长目长臂猿科。现代的猿类可以分为长臂猿、褐猿、大猿、黑猿四种,其中长臂猿体型较小,也被称为小型猿。

图片来源:人之由来展厅

长臂猿的作息基本都在树上,极少下地,它们的臂长可以达到腿长的两倍以上,主要采取臂行法的方式活动在林冠层,它们腕关节活动的最大角度可以达到270度,这也使得它们行进起来非常灵活,但与此同时,它们对成片的林地环境也非常依赖。

图片来源:云山保护

在我国有分布的长臂猿包括东黑冠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天行长臂猿、西白眉长臂猿共七种,但据2022年《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显示,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几十年未见身影,很可能已经在中国野外灭绝。其他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藏、广西和海南的原始森林中。

绘图 橡树先生

海南长臂猿是我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我国海南,在2003年的野外调查中显示海南长臂猿仅剩下两群13只,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同样作为灵长类的我们也紧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人类亲缘。

绘图 橡树先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保护了以长臂猿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物种和典型的雨林生态系统,国家公园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补植它们喜食的植物树种,帮助它们重建家园,截至今年2月,海南长臂猿的数量已经增长到7群42只【1】。

绘图 橡树先生

天行长臂猿是我国学者范朋飞及团队在2017年正式命名确定的物种,“天行”二字也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

图片来源:云山保护

范朋飞老师于2015年参与创立的云山保护就以天行长臂猿为主要保护物种,通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保护行动,抢救性地研究和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护长臂猿和其栖息地作出了许多贡献。

10月27日,国家自然博物馆邀请云山保护的创始人——阎璐老师为大家讲述长臂猿的故事。

讲座主题:

保护中国猿-我们的人类亲缘

主讲人:阎璐

伦敦大学学院(UCL)生态保护硕士毕业,回国后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长期担任灵长类保护项目负责人,策划和管理灵长类保护项目数十个,涉及10种受威胁的灵长类动物。2015年与范朋飞和赵超一起创立了云山保护,致力于中国濒危长臂猿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内容简介:

1. 介绍长臂猿这类物种的特征及在中国的数量分布。

2. 长臂猿生存现状和保护威胁

3. 云山保护开展的天行长臂猿保护工作介绍

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27日10:00

活动地点:

国家自然博物馆三层探索角

参与方式:预约入馆后前往一层咨询台领取预约卡(活动限50名额,预约卡领完即止),免费参加。

参考文献:

[1]国家林草局官方网站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dzwzbh/572393.jhtml

(国家自然博物馆)


作者: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