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是世界脊髓灰质炎日。脊髓灰质炎,很多人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它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仅感染人类,无其他动物宿主。传染性极高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为何我们感觉很少有人中招?日常又该如何预防治疗脊髓灰质炎?本文将从脊髓灰质炎的历史、症状、传播方式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详细讲解。
脊髓灰质炎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公元前1403-1365年的埃及石碑上就展示了一位手扶权杖、右腿明显萎缩的神职人员形象,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脊髓灰质炎患者记录。然而,直到1908年,人类才首次分离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
在20世纪,脊髓灰质炎曾席卷全球,成为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据记载,整个20世纪脊髓灰质炎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多达200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身体残疾。在美国,1916年暴发的脊髓灰质炎造成27000人瘫痪,并夺去了6000人的生命。这样的暴发持续了十多年,几乎每个夏天都要发生。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可轻可重,大致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麻痹型和麻痹型四种。其中,无症状型感染者约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他们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不产生病毒血症,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麻痹型则是最严重的类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麻痹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出现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感染者的粪便中排出,并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日常用品传播给其他人。此外,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和无麻痹型患者也是重要传染源,由于他们不易被发现,因此在该病的传播上会造成很大影响。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但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有效的疫苗来预防它。在疫苗研发之前,脊髓灰质炎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然而,随着疫苗的研发和推广,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目前,世界上已有两种有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一种是灭活疫苗(Salk疫苗),另一种是口服减毒活疫苗(Sabin疫苗)。
中国对脊髓灰质炎的防治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有疫情定期出现的记录。为了控制这一可怕的疾病,中国科学家顾方舟带领团队历经艰辛,成功研制出口服活疫苗,并制定了中国的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
虽然疫苗可以帮助人类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尚未根除脊髓灰质炎。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彻底消灭这个可怕的疾病。
对于那些不幸留下后遗症的脊髓灰质炎患者,现代医学同样提供了治疗与改善的希望。北京世纪坛医院矫形外科在肢体矫正领域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能够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系统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新拥抱美好生活。
来源:矫形外科
作者:张明旭
荐稿:李博雅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