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21:29
AAC辅助沟通工具、残障群体养宠物辅助系统、辅具导购一站式平台、视障人士乘坐非无障碍电梯解决方案、残障新生入学指南……你相信吗?这些有趣体贴的创新,都是听觉、视觉、肢体有残疾的人群亲手设计出来的。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路演在海新智能科技隆重举行,这一场路演,是全国首场由残障人士主导的黑客松:“无障碍青年伙伴计划——创新训练营”。训练营由海淀区残联、海新智能联合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共同发起。自8月29日发起招募,共有85人通过初选报名参加,其中54人,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障,占比63.5%。
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和沉淀,来自视障、听障、肢体障碍等不同群体的设计师和梦想家亲临现场,分享了他们在无障碍沟通、出行、就业、学习、购物、娱乐等领域的创新设计。同时,活动还展现了无障碍设计的广泛意义:无障碍不只是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它还关乎老人、孩子、孕妇乃至全社会每一个人,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残障伙伴自由设计产品,为创新的多样性注入活力
据统计,我国有8500多万残障人士,在日常出行、工作、学习中,面临着种种不便。然而他们从来不只是被动接受帮助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主动参与到社会创造中,并通过自身独特的经验和视角,为社会的多样性创新注入活力。
路演现场氛围热烈,每一个创新设计背后,都源自设计者遇到的真实痛点。以辅具导购一站式平台为例,设计团队想为残障人士搭建了一个集购买、咨询、售后于一体的线上辅具导购平台,同时可以获取各种相关资讯,减少残障人士获取信息的壁垒,有小程序、APP、网页三种版本。“想法来自第一次买轮椅时的经历。”设计者之一、轮椅使用者鲍鹏宇说。“我这几年在获取信息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因为本来关于无障碍领域方面的公共信息平台就不多,真想有个‘要啥有啥’的平台。”
助浴设施的设计者之一黄梅花,曾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凭借自身的勤奋与韧性,她曾实现残障人士驾驶飞机的梦想,并相继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克服诸多困难勇敢逐梦的她,在日常淋浴中遇到的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她,例如在浴室内无法轻松移动、洗澡时无法舒适地完成清洁过程等等。
“不只是残障群体,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不少老年人也都有这样的苦恼。”黄梅花说。因此,她和队友们设计了加装可以自动升降的旋转升降盘、前伸式踏板和紧急感应装置,座椅可移动挖洞、底部运用可调节吸盘的洗浴椅,希望解决残障群体和行动不便老年人的淋浴困境。
此外,此次路演优秀提案还包括AAC辅助沟通工具、残障群体养宠物辅助系统、视障人士乘坐非无障碍电梯解决方案、残障新生入学指南等等。设计营负责人指出,过去许多产品由健全人设计,缺乏残障群体的视角,导致产品可能对一部分人形成排斥。此次路演是一次尝试:打破健全中心主义壁垒,让残障伙伴为自己和更多人设计想要的产品,用自身独特的视角和聪明才智改善社会生活。
不只是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而是所有人的无障碍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无障碍设计主要服务于少数人。然而,无障碍不只是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它其实和生活在其中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比如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电动牙刷的发明最早是由于脑瘫人士的需求,现在成了我们每天刷牙的标配。”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创始人傅高山在训练营讲座中分享。此外,自动门最初的灵感来源之一是辅助行动不便者,如今广泛应用于商场、医院、机场等各类公共场所,带有无障碍坡道的公共设施,不仅便利了轮椅使用者,还帮助推婴儿车的家长、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更便捷地出行。
海淀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姚万军在训练营中指出,无障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训练营,汇聚多方智慧和力量,引导青年朋友们将无障碍理念贯穿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用科技的力量消除障碍,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惠及更多老百姓。
“残障融合”是此次训练营的另一个重要的主题,集中体现了残障群体之间、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作。
因此,这不仅是一场创新的赛事,也是一场跨越障别的对话。不同障别人士、健全人士需要相互沟通,消除分歧,相互理解,共同成长,这是社会融合的缩影。
“无障碍青年伙伴计划——创新训练营”是区残联联合社会各界在科技助残、无障碍领域的一次勇敢尝试,也是“让所有人都能创造产品”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
下一步,海淀区残联将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把科技助残作为服务残疾人的新端口,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和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