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09:06
2023年冬,记者接到一通来电,反映由于历史原因复杂,34位老教师奔走数十年,一直没能办下房产证。记者经过调查,采写了相关报道《34位老教师急盼拿到“大红本”》。报道刊发后,经相关部门协商,明确为老教师分批办证,老人欢欣鼓舞。然而近一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接到老教师来电,称办证仍无进展。办证进度卡在哪儿?老人何时能领“大红本”?记者再次前往探访。
进展
整楼办证已改为分批办理
10月17日,记者来到昌盛园一区3号楼。这是第二次见到唐女士,她握住扶手,侧过身子,双脚踩在同一级台阶上站稳了,再挪到下一级,费了一番工夫才来到楼外。
“去年你来的时候,我上下楼还没这么费劲,今年不行了,偶尔下楼转转,要去医院或是远点儿的地方,就得拄拐了。”唐女士今年77岁,住在2楼,楼层不高,但由于骨关节老化,爬楼梯十分困难,如今已鲜少出门。“年轻的时候,为办证我还能四处跑,现在跑不动了。”她说,34位老教师都是高龄老人,有的年过八旬,有的直到去世也没等来房产证。每每提及此事,老人们都十分焦急。
据了解,这栋楼是昌平四中和昌平教师进修学校的34位教职员工集资修建的,1998年集资,1999年建成。1998年底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但此楼1999年1月立项,按规定不能纳入房改房范畴。同时,房屋售价没有达到同地段经济适用房价格,也不能定性为集资建房。这导致该楼难以定性,后期办证陷入僵局。 昌平区历史遗留项目处理工作专班曾在2022年召开调度会,协调区住建委、区教委及两所学校明确各方职责、打通办证渠道,梳理整楼48户购房人基本情况,与符合房改售房条件的购房人补签购房合同,补齐相关材料。可即便如此,房产证依旧迟迟办不下来。
2023年12月,本端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经记者梳理材料、多方咨询,了解到问题症结出在“整楼办证”上。
据多位教师回忆,集资时只有7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两种户型,付款后才得知,这栋楼共48户,实际有3种户型,34名教职员工分到两种小户型,剩余14户是12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由开发商进行出售,售价与教职员工缴纳的集资款不相同。一部分教师住房,一部分已经出售,导致该楼并非全部符合房改售房条件。此外,部分已售房屋早已几经转手,有些房屋由于售价不统一,还可能涉及补缴费用等问题,48户材料难以短期内全部集齐。因此,即便渠道畅通,“整楼办证”依然困难重重。
为此,本端呼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符合条件的居民分批办证。报道刊发后得到昌平区高度重视,区教委、住建委及不动产登记中心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于今年初通过了分批办理分户房产证的方案。
老教师们盼了又盼,办证一事似乎又杳无音信了。周女士说,她曾多次打电话咨询,但得到的答复依然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办理难度大”“会尽快推进,请耐心等待”。这让老教师感到疑惑,也更着急了。“此前20多年都这么回复,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进展,为什么还是这样?”
追问
办证进度慢到底卡在哪儿
分批办证到底卡在哪儿?昌平区教委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困难主要集中在补充材料上。“缺失的材料太多了,很难在短时间内补齐。”
一方面,当年教职员工所交集资款只有收据,并未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协议,这一材料本身就欠缺。另一方面,开发商在多年前就已改制、解散,且当年并无电子档案,绝大部分是纸质档案,导致原始材料无从查找。
报道刊发后,区教委工作人员便开展入户走访,请部分老教师回忆当年的分房方案,在此基础上拟写一份新的购房协议。“目前协议初稿已经完成,等待逐步审核、修改,最终定稿。”
另一大难题来自分户测绘图。“2010年曾办理过一次整栋楼的大房本,当时给整楼和分户进行过测绘,我们如今已经掌握整楼的数据,但分户测绘相关数据找不到了。”工作人员表示,分批办证方案通过后,区教委就曾想办法寻找过这一材料。然而,开发商已经改制,当年进行测绘的公司也已经倒闭,多次尝试都没有下文。
“又不能再找一家新的测绘公司。”工作人员解释说,2010年办下过大房本,新的测绘公司再次测绘,很难做到与上一家公司的数据分毫不差。“大房本已经有了整楼的数据,一旦找新公司测绘,数据就对不上了。”
工作陷入僵局,工作人员四处辗转,最终联系到一位相关人士,打听到原测绘公司还有一份留存的分户测绘图,可以重新出具相关报告。工作人员坦言,这一寻找过程复杂且艰辛。仅购房协议和分户测绘两项材料就得多方打听、历经多道程序,而类似的缺失材料还有不少,都需要逐一补办,“确实需要花一些时间。”
此外,办理房产证还涉及补缴专项维修资金,出具分户测绘图也需补缴相关费用。这些都需要与教职员工进行沟通。
多位老教师告诉记者,他们十分理解相隔20多年补办材料存在种种困难,只是希望能够加快办理进度。周女士说:“需要补缴费用我肯定会积极配合,大家等了这么多年,就是希望能尽快拿到‘大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