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中,公园宛如宁静的绿色港湾。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探索“公园+”模式,按照“一园一品”理念,挖掘公园特色,盘活区域公园资源,不仅打造出了精彩纷呈的东城公园,更为消费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激活了公园经济效应,开拓了“公园+”新生态,东城区域内公园正以生机勃勃的姿态绽放出独特魅力。
01
公园+消费
特色消费点亮公园经济之光
在东城的各个公园中,特色消费点位不断涌现,为市民和游客精心打造了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
作为城市里的散心之所,精品咖啡馆和城市公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不少咖啡馆开进了东城公园:位于柳荫公园荷花潭旁的喏町咖啡馆,室外的露台总是很抢手,夏天可以坐拥一整片荷花,伴着美景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感受静谧的美好。龙潭中湖公园里紧挨篮球场的露营风格小房子是一处篮球主题咖啡馆——EN COFFEE运动生活馆,这里的篮球蛋糕是顾客的最爱,半个篮球形状的蛋糕连表面纹理都处理得和真实篮球一样,不少运动达人特意前来补充能量。
“每个周末,我的咖啡馆里都爆满,从里到外都是顾客,因为位置有限,很多人只能席地而坐。入驻龙潭中湖公园前,我从未想象过会有这番景象。”EN COFFEE运动生活馆的创始人、著名花式篮球运动员姜山说道。当时之所以选择把咖啡馆开在龙潭中湖公园,是因为这处公园带有浓厚的“运动”氛围。在正式开业的三个月后,EN COFFEE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店。
随着东城区域内公园建设得越来越好,不只是咖啡馆,还吸引了餐饮商家前来入驻。位于中山公园里的来今雨轩茶社,“鲁迅最爱的冬菜包子”成为很多来打卡的消费者必点必尝的火爆单品,尤其是暑期常常一位难求,需要提前预约排号。南馆公园内以地中海料理为主的绿色环保主题餐厅——“绿房子”,青年湖公园里京味特色美食老北京铜锅涮肉——“聚宝源”,同样能给游园游客带来味蕾的极致满足。
近年来,东城区域内的公园不断找准特色,盘活资源,注入情感融合和互动。例如,青年湖公园丰富的水上运动成为运动爱好者的福地。随着夜游公园的热度持续攀升,摩天轮作为北京游乐园唯一遗存的大型游乐设施,成功点亮“摩天轮之夜”。在摩天轮下方的大草坪上,非正式音乐会、露天电影晚风放映计划、森林市集、闲置好物集……丰富的活动持续为公园引流。年轻人热衷于高科技和智能化,公园的“科技感”便成为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异彩纷呈的光影秀点亮了龙潭公园的夜景,进入一个梦幻光影世界。据统计,每逢“摩天轮之夜”活动,入园人数约为平时的3倍。
02
公园+品牌
文化活动铸就公园特色品牌
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在东城公园轮番上演,不仅强化了公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还打造了公园特色文化体验新场景。
今年国庆长假前夕,为期11天的2024“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落下帷幕,50.67万人次共赴这场书香之约。地坛书市举办期间,长椅上,红墙下,随处可见手不释卷的读者,处处涌动着书香的气息。“三刷地坛书市”“逛了又逛”“收获满满”成了地坛书市的网上热词。成摞、成箱、成袋购书成为书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地坛书市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知名度、参与度很高的群众性文化盛事,传承了东城人不变的书香情怀。参展单位、中华书局书店业务部负责人吴魏说,以前也经常参加书市,“今年书市特别热闹”。中华书局特别推出了微瑕书专场,给出了日常罕见的三至四折折扣,叠加书市优惠券,最低不到两折,“我们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书市期间,书市和我们书店日常的销售额,能达到四比一,考虑到打折因素,销售数量上非常可观”。
今年夏天,“紫金龙潭 有钳大会”首届龙虾嘉节“火出了圈”。在龙潭中湖公园湖心岛上、摩天轮下,消“虾”派对火热开启,龙虾盛宴、剥虾大赛、红酒品鉴、钓虾铲虾游戏,还有音乐会、舞会、露天电影等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光顾,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夏日夜间休闲消费好去处。龙潭街道夕照寺社区居民李女士说:“龙虾嘉节很有意思,剥虾大赛、钓虾游戏很接地气,我还吃到了来自湖北监利的小龙虾,真是大饱口福。”
阔别四年后再度开张,今年春节,北京地坛春节文化庙会迎来了超高人气,整体客流达到近百万人次,创下了客流新高。同样热闹非凡的还有龙潭春节文化庙会,整体客流达到60万人次,同样创下了客流新高。
高品质的人文活动,给予市民们对过往的回忆,也带来新颖的文化体验。“文化活动越丰富,公园就越吸引我们。”重阳节前夕,来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参加主题活动的刘先生说,传统节假日,东城区域内公园为广大市民提供融入契合节日内涵的新型文化场景,都会收获不少“粉丝”,让市民游客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东城浓浓的“文化味”。
03
公园+生态
自然体验实现生态经济双促进
金秋十月,菊花绽放。东城区市民菊花节启动,近千盆、300余种菊花扮靓东城大街小巷和公园。东城居民郑美精心培育的3盆菊花参与了展出,粗壮的枝干顶端,白色的花瓣层层展开,好像少女的裙摆。“我养的菊花不仅街坊邻居喜欢,今年秋天还被摆到了北海公园和长安街上。”郑美自豪地说。花园城市主题摄影展、菊花栽培课堂、科普宣传、花卉共享等一系列丰富的主题活动在菊花节期间举办,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走进东城公园游园赏花,进一步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日前,在明城墙遗址公园正举办摄影展和菊花科普展,市民游客能欣赏到百余株特色独本菊。结合两个展览,明城墙遗址公园推出了特色讲解服务。展览开放期间,公园还举办汉服摄影、菊花主题绘画体验、“互联网+义务植树”宣传等主题活动。据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希望大家提到明城墙遗址公园不止有梅花节,还有更多丰富的生态点缀。
除公园所能提供的观赏、运动、聊天外,科普社会活动在青少年中也有不少拥趸。近年来,东城区积极发挥区属公园及园内园艺驿站的作用,开设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科普体验活动,把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搬进大自然,打造“家门口的自然课”。在龙潭西湖公园举办的“荷塘夜探”活动上,一群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夜色,深入草丛和河潭,找寻昆虫和其他生物的痕迹。在玉蜓园艺驿站组织开展的植物拓染体验活动中,亲子家庭在公园里采集新鲜的植物,通过拓印制作好看又实用的环保帆布袋。据公园负责人介绍,科普类活动,大部分为公益性,也有与第三方合作的,实现相互引流同时寓教于乐。
公园的“自然颜值”也被许多爱拍照的年轻人提及。从外地来京读大学的小许表示,公园吸引自己的两点是“是否好玩”和“拍照是否好看”:“我预约了跟拍,等着拍银杏叶呢。”而在东城区域的公园内,全新“文化+科技”体验式拍照悄然呈现,通过引入AI智能影像技术,生成最佳状态的多种实景背景,不到一分钟即可拍摄出媲美实景的写真照片。
在当今时代,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不断吸引市民游客走进公园参与活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为公园各业态带来了一定经济收入,从而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记者手记
公园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发展活力。近年来,东城区努力探索“公园+”新生态的发展模式,积极跨界融合,充分发挥城市公园作用,满足民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多元化需求,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可看可购可玩的沉浸式公园新场景。
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持续引流;品牌打造赋予了公园独特的魅力;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东城,公园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它们不再仅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推动经济发展、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的重要引擎,这便是“公园+”新生态的魅力所在。
策划:郭佳 洪珊 黄明健
文字:王慧雯
图片:区园林绿化局 王冉 张传东 杨先灿 乔健 龙潭中湖公园 EN COFFEE 来今雨轩茶社 聚宝源
部分图片来自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