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 乐见“老菜市”升腾“新锅气”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4-10-28 18:15

锐评

近日,全国多地菜市场纷纷上线“代炒菜”服务——顾客买好菜后,只需付上相应加工费,便可实现从“菜篮子到菜盘子”的无缝衔接。这一贴心服务,不仅收获附近居民如潮好评,更引来一众网友实名羡慕,争相喊话家门口的菜市场“赶紧上新”。

“你买菜我帮做”,菜市场“代炒”为何火了?从相关报道来看,为部分消费者在做饭和外卖之外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正是这一新模式走红密码所在。时下,吃饭问题日益成为不少上班族和老年群体的头疼事。点外卖、吃预制菜,担心不卫生、不新鲜;自己下厨,很多时候又不赶趟;到餐馆堂食虽美味,但长此以往对钱包来说负担过重。从这个角度看,一些菜市场推出的代炒服务,以便宜便捷的方式帮人轻松解决吃饭难题,明厨亮灶又让人对餐食品质心中有数,自然受到附近居民青睐。

“老菜市”升腾“新锅气”,提升的也是城市“里子”。作为“家门口的菜篮子”,菜市场盛满了柴米油盐的琐碎,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汪曾祺先生曾如此形容,“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不过,热闹归热闹,因环境卫生问题,个别菜市也一度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这些年,随着许多城市开启更新模式,菜市场也迎来“爆改”热潮。有的升级硬件环境焕新,提供清洗、切片、配料等一条龙服务;有的引入了潮流业态转型综合农贸广场,让逛菜场也如“逛商场”……打出“新牌”、亮出“招牌”,每一处细节的更新升级,都提升了居民选购的体验感,夯实着城市的幸福底色。

城,所以盛民也。在城市更新中,既要多挣“面子”,更要充实“里子”。尤其对老百姓来说,更需要“里子”坚韧一些。这些年,扮靓城市“面子”的同时,相对不易被察觉的“里子”工程也在有序展开。比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小修小补”在城市空间中逐渐回归,满足了大家“针头线脑”的细微需求;经过街头巷尾的精细治理,“见缝插针”停放的汽车不见了,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让大家出门见绿。当家门口的“小方便”越来越多,累加起的就是城市生活的“大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城市治理者而言,不厌其细、不厌其小地关照百姓生活的细微处,一座城市也会变得更加可爱、更有温度。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里”有“面儿”,有滋有味,既是衡量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数,也将成为展现城市生活品质的亮丽风景线。

图源:央广网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