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养生科普:霜降后气温骤降,艾灸五穴位守护脾胃健康
2024-10-29 09: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到冬季的过度。霜降节气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中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中医认为气温骤降时,脾胃虚弱的人确实容易感到身体不适,如胃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应急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杨丽娟介绍,艾灸可以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气血运行更加顺畅。

一、艾灸具体方法:

首先可以准备艾条,打火机。点燃艾条的一端,手持另一端,在穴位上方约3厘米处不固定地反复旋转施灸,以感觉施灸部位温热潮红为宜。一般每穴灸15-20分钟,以皮肤红润为度。

二、推荐穴位:

1、中脘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艾灸此穴可以调理肠胃功能,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2、神阙穴:

位置:位于肚脐中央。

功效:艾灸神阙穴可以固本培元、健脾和胃,有助于治疗腹泻、腹胀等症状。

3、胃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艾灸胃俞穴可以温胃散寒、调理脾胃,对于胃寒、胃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调和气血、健脾和胃,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代谢能力,有助于改善胃病症状。

5、天枢穴:

位置: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功效:艾灸天枢穴可以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胃功能,有助于改善腹泻、便秘等症状。

温馨提示:

1、体位舒适:艾灸时应选择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艾灸部位,以便施灸。

2、防止落火: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艾条移动或落火,以免烫伤皮肤或引燃衣物。

3、集中注意力:施灸时要专心致志,避免分散注意力,以确保艾灸效果。

4、保暖: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影响艾灸效果或加重病情。

5、避免空腹或饱腹:饭前不要空腹或饭后立即灸,以免出现不适。

6、适量施灸: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刺激量,不要一开始就大量进行。同时,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7、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如果患有胃病,建议先去正规医疗机构的消化内科就诊,由医生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合并艾灸治疗。不要自行随意艾灸,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应急总医院国医中心名医推荐

来源:国医中心

作者:杨丽娟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作者:

应急总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