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路市场到“京城珍珠第一家”!红桥市场变形记
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 | 作者 付敖蕾

2024-10-29 16:47 语音播报

城事

“外国人来北京,一定会来这里!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16个国家的宾客到这里参观购物哩!”位于天坛附近的红桥市场内,商户阿珍的摊位在一层,生意不错的她,能用英语简单交流。于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红桥市场从马路市场起步,到后来享有“京城珍珠第一家”的美誉,45载岁月历经5次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的沧桑巨变。

记者近日走进红桥市场,探寻其发展的奥秘。近年来,红桥市场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崇文争先”理念,充分发挥其作为首都对外文化交往服务窗口的重要作用,提出“1+4”发展战略,并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为入驻商家精心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

聚焦“京城珍珠第一家”

打造对外文化交流交往窗口

改革开放之后,外国来华游客增多,天坛作为外国游客钟爱的景点,为位于天坛墙外的红桥市场带来了丰富的外国客源。然而,彼时的红桥市场在坛墙外便道搭建摊棚经营,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而且经营场地狭小、设施陈旧落后。直至1995年1月,红桥市场新大楼落成营业,开启了全新发展阶段的大门。芳华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白茹芳,带着自己的团队入驻大楼三层,与他们一同搬进来的,还有当时在大棚市场经营珍珠饰品的同行们。

在三层中厅扶梯旁,白茹芳的珍珠饰品摊位总是能迎来不少国外的熟客。他们的经营项目也从最初单纯的珍珠珠串,逐渐拓展到珍珠饰品设计领域。

就在他们刚刚进驻新红桥市场的那一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走进了红桥市场。在白茹芳的摊位前,撒切尔夫人提出单串珍珠项链略显小巧,白茹芳灵机一动,巧妙地将大大小小几串项链拧在一起,并加以精心点缀。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得到了撒切尔夫人的高度赞赏。自那以后,红桥市场接待外国元首夫人或名人的次数日益增多。

白如芳向全球网友展示撒切尔夫人同款珍珠项链。

据了解,在全球各大旅行社的旅游手册中,红桥市场以“pearl market”(珍珠市场)之名,被列为旅游地标性建筑重点推荐,每年都有近百万的外宾慕名前来参观购物。截至目前,红桥市场已接待超过1500余批次的重要外国首脑及团队。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京召开期间,约有16个国家20余批150人次的外籍嘉宾来到红桥市场。

这样的成果,正是红桥市场坚持“1+4”发展战略的生动写照。红桥市场副总经理周桂芳介绍,“1+4”发展战略即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交往窗口的精准定位,秉持“京城珍珠第一家”、文商旅融合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

北京红桥国际珍珠文化节开幕式。

传统文化与新消费结合

文商旅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

在宽阔的露台凭栏远眺庄严肃穆的天坛祈年殿,在书架间寻一本好书搭配一杯“天坛”图案拉花的咖啡……夕阳临近时分,位于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的座位几乎被坐满。远眺天坛祈年殿的绝佳景观位也让观坛艺术空间在社交媒体上赚得一波流量。

作为红桥市场新消费品牌孵化的首批项目,观坛艺术空间紧密贴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打造了集艺术展览、会议办公、品牌孵化运营、艺术咖啡书吧、中轴线书店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艺术空间,现已规划出观景区、舞台休闲区、阅读区等多个区域。

“位置佳、视野好、抓住年轻客群需求。”周桂芳介绍,红桥市场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立足东城区厚重文化,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致力于开辟更为广阔的文化板块发展空间,加快传统文化与新消费品牌的深度融合。除观坛艺术空间外,红桥市场打造了北京首家非遗传播孵化园,成功入选北京首批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和北京市级特色消费街区称号。

如今,在红桥市场,精美的雕漆景泰蓝,惟妙惟肖的手工刺绣,形象逼真的人物脸谱……各类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品让人叹为观止。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亲自体验非遗技艺“内画鼻烟壶”的制作。

“出新,才有活力”,据周桂芳介绍,红桥市场依托丰富的非遗体验、珍珠文化、观坛新场景等优质资源,与东城区其他文化地标紧密联动,将文化产业“串珠成链”,达到彼此间相互引流的目标。在观坛欣赏完美景,顺道感受下东城的非遗文化,再为亲朋带些珍珠回去,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

加码电商赛道

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

曾有外国旅游杂志这样描述红桥市场:“想去买珍珠的游客,如果你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楼里,闻到一股淡淡的海鲜味,那证明这就是正宗的红桥市场了”。如今,红桥市场早已焕然一新,不仅摆脱了曾经的“味道”困扰,还依据首都核心功能定位成功转型,成为北京首家集珠宝设计、加工、鉴定、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

“红桥市场发展韧性十足。”周桂芳感慨地说道。红桥市场负一层曾经经营海鲜,生意虽然红火,但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市场果断转型,将海鲜经营“砍掉”,把目光坚定地聚焦在了珍珠领域。

今年9月,2024北京红桥国际珍珠文化节盛大开幕,作为承办方的红桥市场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文化节期间,红桥市场举办了20余场次精彩纷呈的视频直播活动,通过线上专业精准销售、定制化服务、文化传播等多种方式,构建起跨地域商业与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自2023年以来,红桥市场借助直播等线上渠道,实现触达人次1.68亿,经营业绩迅速恢复并提升,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

红桥市场5G非遗文创直播基地。

线上流量的大量涌入,进一步推动了红桥商家积极转型。红桥市场的数据显示,自红桥电商直播基地运营以来,红桥市场中50%的珍珠商家都已积极涉足电商领域。芳华珠宝、雯莉珠宝、玲玲珠宝等商家都已搭建起自己的直播间和专业运营团队,在新的商业赛道上加速奔跑。

“我们深知市场在不断变化,唯有积极适应,才能在竞争中立足。所以我们努力通过新渠道,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人领略我们珠宝文化的魅力。”雯莉珠宝的经营者满怀信心地说道。雯莉珠宝也是红桥市场发展历程的有力见证者。自1994年创立后,它从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出发,一路摸索前行,到如今积极拓展线上直播运营,产品涵盖珊瑚、翡翠、珍珠等多种品类,款式更是多达上千种。

推进改造提升

绿色低碳发展焕发新活力

绿色低碳发展是近年来红桥市场转型的主旋律,众多先进、前沿的低碳节能环保技术在这里应用,优化营商环境为公共建筑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也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

“大楼自1995年投入使用以来,随着时间推移,硬件设施到了需要更新换代的时候。通过改造提升,我们实现了综合节能约25%,这些成果有力地助力了企业降本增效。”周桂芳介绍,“我们精心打造了智慧物业,从最早需要几十个人员值班,到现在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状态。目前实施的包括智慧物业在内的技改项目已经多达12个。”

据了解,红桥市场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将配电室、电梯等一系列设备进行网络化提升,不仅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也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化的服务功能,让市场运营更加智能、高效。

负一层由原来的海鲜销售改为快餐经营,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便捷的就餐场所;地下停车场采用环保漆粉刷,让消费者不再受到刺鼻气味的困扰;智慧供热系统、空调系统的应用,使得人们身处大楼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舒适宜人的环境。

红桥市场地下一层美食街“嗨饭街”。

近3万平方米体量的红桥市场,正充分发挥着国企的平台效应,全力打造“红色党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示范站,为入驻商户和消费者精心打造更好的环境,带来更优质的体验。很多商户选择落地红桥市场,也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经营与人文环境。

红桥市场低碳智慧热力站。

回首发展历程,红桥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马路市场到“绿色”大楼。目前,红桥市场正积极推进第5次转型升级,为文化体验新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新动力,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