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编剧导演 张艺兴主演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将在冰丝带首演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2024-10-30 22:05 语音播报

文娱

10月30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编剧、导演,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的新创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剧将于12月在被称为“冰丝带”的北京国家速滑馆进行首演,之后将赴上海进行演出。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新闻发布会。本报记者方非摄

跨越百年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 

《百分之九十九和百分之一》——这既是当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也是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曲目之一,由田沁鑫作词,著名音乐人金培达作曲。田沁鑫坦言,这部作品是她艺术生涯中一次富有挑战和创新的尝试:“今年5月,主创团队前往敦煌采风,和敦煌研究院召开座谈会,行走在敦煌的土地上,感觉自己像是跨越了千年时光,感受着中华文脉的力量。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和生命能量。”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作为《受到召唤·敦煌》编剧、导演,携众主创亮相发布会

《受到召唤·敦煌》剧中时间跨度很大,从1935年一直横跨到2035年,人物在剧中也有时空交错的对话。田沁鑫表示,1935年,常书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在巴黎塞纳河畔发现了一本法国人伯希和当年拍摄的敦煌文物图册,他作为一个在法国学习西洋画派的华人画家,看到图册中的造像深受震撼,决定回到祖国,回到正在战乱中的敦煌,一头扎进莫高窟。“100年后的2035年,我们还会有继续在敦煌耕耘的年轻人,和常先生这样在战乱期间靠一己之力守护敦煌的英雄,跨越百年时空,走在同一个平行线上。我们希望把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把精美璀璨的敦煌艺术,把我们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让更多的观众看到。”

张艺兴首次出演音乐话剧分饰两角 

“我觉得自己之前出道的12年,就是为了这个话剧打基础,现在才是刚刚开始。”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表示,他在《受到召唤·敦煌》中饰演两个角色,一位是“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还有一位是2035年敦煌数字文化研究中心的实习生张然。

《受到召唤·敦煌》主演张艺兴在发布会上现场表演。本报记者方非摄

发布会上,张艺兴携众演员现场表演了推广曲《受到召唤·敦煌》,将气氛推向高潮。张艺兴表示,自己一直很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感谢剧院给年轻演员这样一个平台。首次出演音乐话剧的他认为戏剧表演非常有魅力,“这是一个综合艺术,会无限放大演员在肢体、声音、体态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排练过程中需要慢慢去雕琢。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里的曲目有二十多首,曲风多变,有中式风格,也有法式风情,有失恋的情歌,也有宏大的表达。在金培达看来,“我们在音乐的语汇方面希望做到国际化,因为音乐最擅长的就是表达人的内心,无论你是什么语言、文化,都能从音乐中有所感受。”

舞台将呈现壮观瑰丽的敦煌世界

《受到召唤·敦煌》将在大型体育场馆演出,对整个创作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该剧舞美设计王琛坦言,此次演出最大的难点,在于要在一个很大的全新场域里重新结构空间,并且要将剧中各个场景的表达、时空的穿越,以及敦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提炼出来并且融合在这个空间当中。灯光设计王琦也表示,“这部音乐话剧有台词、有歌曲、有影像,所以我们要进行多角度的考量,增加灯光设计上的丰富性。希望把灯光作为一种装置艺术,呈现在舞台上。”

《受到召唤·敦煌》将融合电影、二维、3D、AI等影视手段和数字技术。多媒体设计邹四维介绍,“观众会看到穿梭在20世纪法国街头的‘金刚’,看到常先生看书册时产生一些主观意象……舞台将让大家看到一个壮观瑰丽的敦煌世界。”多媒体设计刘笑微则从AI辅助艺术创作的角度,分享了《受到召唤·敦煌》里的“黑科技”:“我们利用中国式审美的图片进行数据训练,生成体现中国审美、符合中国意境、表达中国情感的画面,力求给大家带来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

该剧多媒体设计胡天骥特别提到敦煌对他的意义。毕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的他,1998年第一次去敦煌时就被深深震撼,毕业后去法国看到敦煌文物时,内心有很强的触动。“从那时起,时常会感受到来自敦煌的召唤。所以当听到要做一部和敦煌有关的戏时,我觉得终于有了一个答案,可以回应自己心中的敦煌情结了!”


编辑:王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