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南京的35岁王先生,一位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者,从不吸烟饮酒,热爱运动,却在一次看似寻常的筋膜枪按摩颈部后,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他使用筋膜枪对颈部进行按摩放松,不久后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右侧偏瘫等症状,到医院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医生发现,王先生脑内的左侧颈动脉和左侧大脑中动脉发生了堵塞,而这一切很可能是由于他使用筋膜枪按摩颈部时用力过猛、频率过高所致。
这个案例不仅令人震惊,更敲响了颈部按摩安全的警钟,提醒我们颈部按摩需谨慎,以免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一、自行按摩颈椎的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自行按摩颈椎来缓解颈部疲劳和疼痛。然而,这种做法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缪国斌为大家进行解读。
1. 缺乏专业指导:
普通人往往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按摩技巧,难以准确判断颈椎病变的类型和程度。盲目按摩可能导致颈椎进一步受损,甚至加重病情。
2. 误伤重要结构:
颈椎周围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如颈神经、颈动脉等。不当的按摩手法可能直接损伤这些重要结构,引发神经受压、血管破裂等严重后果。
3. 诱发并发症:
自行按摩颈椎还可能诱发颈椎病、颈椎骨折、颈椎脱位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治疗难度大,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建议在进行颈椎按摩前,先咨询专业医生或理疗师,了解自己的颈椎状况,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按摩。同时,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确保按摩师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
二、颈椎的生理构造及特殊性: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
颈椎作为连接头部和躯干的桥梁,具有支撑头部、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等重要功能。其生理构造具有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得颈椎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受到损伤。
1. 颈椎的结构特点:
颈椎由七块椎骨组成,每一块椎骨都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其中,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具有特殊的关节结构,使得头部能够进行多方向的灵活转动。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颈椎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损伤。
2. 颈椎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颈椎周围分布着丰富的动脉和静脉,如颈动脉、椎动脉等,为大脑提供血液供应。同时,颈椎椎管内走行着脊髓和神经根,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神经信号。这些血管和神经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受损,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3. 颈椎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颈椎既需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以支撑头部重量,又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头部的多方向转动。这种平衡状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被打破,导致颈椎结构紊乱和功能受损。
了解颈椎的生理构造及特殊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颈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避免颈部过度用力等行为,以减少颈椎负担。同时,定期进行颈椎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颈椎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用力过猛可能导致的损伤:细说潜在危害
颈部按摩时,如果用力过猛,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损伤。
1. 动脉夹层:
如前所述,颈动脉位置表浅且脆弱,持续受外力刺激及损伤可能形成动脉夹层。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内膜与中膜之间形成血肿,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一旦动脉夹层发生破裂或血栓形成,将引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王先生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 神经根受压:
颈椎按摩时,如果手法不当或用力过猛,可能压迫神经根。神经根是连接脊髓与外周神经的桥梁,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一旦神经根受压,将导致上肢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如肌肉萎缩、感觉丧失等。
3. 颈椎关节紊乱:
用力过猛的按摩可能导致颈椎关节发生紊乱。颈椎关节紊乱是指颈椎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如颈椎错位、颈椎曲度改变等。这些改变将影响颈椎的稳定性和功能,导致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颈椎病、颈椎骨折等并发症。
4. 软组织损伤:
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在受到过度挤压或拉伸时也可能发生损伤。这些损伤将引发颈部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颈椎的功能。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为了避免这些损伤的发生,我们应该在进行颈部按摩时保持谨慎态度。掌握适当的力度和频率是关键所在。同时,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和专业按摩师也是保障按摩安全的重要因素。
四、哪些人要谨慎使用颈椎按摩器械:特定人群的注意事项
虽然颈椎按摩器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颈部疲劳和疼痛,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以下人群在使用颈椎按摩器械时需要格外谨慎。
1. 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患者颈椎结构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如颈椎曲度变直、颈椎间盘突出等。使用按摩器械可能加重病变程度,甚至引发并发症如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等。因此,颈椎病患者在使用按摩器械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己的颈椎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血管壁弹性减弱,血压波动较大。使用按摩器械可能引发血压升高或血压骤降等不良反应,增加脑出血等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按摩器械时应谨慎选择力度和频率,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3. 动脉硬化患者:
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液流动不畅。使用按摩器械可能加重血管损伤,引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等严重后果。因此,动脉硬化患者在使用按摩器械前应咨询专业医生,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在使用按摩器械时容易引发皮下出血、血肿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出血性疾病患者在使用按摩器械前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孕妇:
孕妇在使用按摩器械时应谨慎选择力度和频率,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孕妇还应避免使用具有强烈震动或电流刺激的按摩器械,以免引发胎儿发育异常或流产等问题。
对于以上人群来说,在使用颈椎按摩器械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或理疗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和专业按摩师也是保障按摩安全的重要因素。
五、平时如何保护颈椎安全:五点事项要牢记
为了保护颈椎安全,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实用建议与预防措施。
1. 保持正确姿势: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减少颈椎负担。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调整桌椅高度和角度,使颈椎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2. 适当锻炼:
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和提高颈椎稳定性。例如进行颈部伸展运动、瑜伽等锻炼可以放松颈部肌肉和韧带,改善颈椎血液循环。但需要注意的是,锻炼时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以免加重颈椎负担或引发损伤。
3. 选择合适的枕头:
枕头的高度和材质对颈椎健康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枕头可以保持颈椎的自然曲度并减少颈椎受力。一般来说,枕头的高度应与自己的肩宽相匹配,材质应柔软适中且具有透气性。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定期更换枕头以保持其清洁和卫生。
4. 避免颈部受凉:
颈部受凉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和血液循环不畅,加重颈椎负担并引发疼痛等症状。因此,在寒冷天气中我们应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以使用围巾、领口等物品来保护颈部免受寒冷侵袭。
5. 定期进行颈椎检查:
定期进行颈椎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颈椎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年龄较大或患有颈椎病史的人群来说更应重视颈椎检查。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颈椎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延伸阅读:
筋膜枪使用指南:健康放松,安全为先
筋膜枪,这一现代科技产物,正逐渐成为许多人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的首选工具。它以高频振动的方式深入肌层,帮助放松紧绷的肌肉和筋膜,但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以下是一些原创的筋膜枪使用健康建议和提示:
1、明确使用目的:筋膜枪主要用于放松紧张的肌肉和筋膜,而非直接治疗疼痛或疾病。如果你的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2、了解身体部位:在使用筋膜枪前,先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其肌肉结构。避免在敏感或脆弱部位(如头部、脊柱、关节等)使用,以免造成伤害。
3、选择适当力度:筋膜枪通常具有多档力度调节。使用时,应从低档开始,逐渐增加力度,直至感到舒适放松。切勿为了追求效果而过度用力。
4、掌握正确手法:将筋膜枪垂直于肌肉表面,以稳定的速度进行来回移动。避免在同一部位停留过久,以免对肌肉造成过度刺激。
5、注意使用时长:每个部位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过长时间的使用可能导致肌肉过度放松或损伤。
6、结合其他放松方式:筋膜枪是放松肌肉的一种工具,但它不能替代完整的锻炼和休息。结合适当的拉伸、瑜伽或冥想等放松方式,效果更佳。
7、关注身体反应:在使用筋膜枪时,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使用。
记住,筋膜枪虽好,但安全使用才是关键。享受它带来的放松与舒适,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专家推荐
缪国斌,应急总医院医务处处长,急危重症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专家。
技术擅长:内科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抢救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曾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赛克勒医学院研修,从事内科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的诊疗及介入诊疗27年,熟悉起搏器和心律失常、高血压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在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及准分子激光治疗、心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高血压及结构性心脏病、血管内影像学及生理学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作为术者完成冠脉介入手术12000余例,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率达99%。能够熟练使用无创及有创呼吸机、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主动脉反搏球囊(IABP)、体外膜肺(ECMO)等技术抢救危重症患者。
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出版专著两部,合著两部。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基金资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缪国斌
监制:彭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