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08:55
世界各主要行为体正围绕数字技术标准展开激烈竞争。由于美国和欧盟与中国关于数字技术标准的愿景存在差异,彼此标准化模式不同,双方在国际标准化机构中影响力此消彼长。美欧致力于将数字技术标准政治化。美欧试图通过数字技术标准安全化,在国际标准化机构中制造障碍,构建排他性标准化合作机制等政治手段遏制中国。中国则采取了一系列去政治化举措,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开展数字伙伴外交,依托现有国际平台推广包容性合作,强化标准制定的全流程参与。
美欧为何将国际数字技术标准政治化
美欧等西方国家将国际数字技术标准政治化,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在该领域存在理念、制定模式和机构影响力之争。
中国与美欧围绕数字技术标准展开的理念竞争。在数字技术标准领域,中国所倡导的网络主权原则与美欧推崇的自由开放网络愿景存在根本性冲突。中国主张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政府可以运用各类数字技术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执法,对在线活动和信息进行管控,限制数据流动,开展安全审查。其背后的价值观是主权为先、安全为重,为构建全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理念,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最基本的法理依据和遵循。而美欧却视这一原则为潜在风险,认为这会威胁所谓的言论自由和人权,批评这是非民主的,并创造了“数字威权主义”一词,将自由开放网络愿景作为对抗网络主权原则的工具,主张互联网要服务个人自由。中国的倡议是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互联网主权,美欧所设想的愿景是围绕个人权利展开的自由开放互联网,中国与美欧在数字技术标准领域存在理念竞争。
中国与美欧的标准化模式竞争。在制定数字技术标准的模式方面,中美欧三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化模式。中国的标准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由政府主导。受益于政府的执行和立法能力,国家主导模式加快了标准采用的进度,有助于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更多的信任。欧盟的标准化体系是一种公私合作关系,侧重协调和监管。欧盟的技术标准由私营标准化机构制定,成员国有且仅有一个标准机构,仅在颁发许可证时参与标准化。美国则采用去中心化体系,其标准制定由众多相互竞争的私营部门推动,标准的选择由市场决定。不过近年来,美国也开始强调国家在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与美欧在国际标准化机构中的影响力之争。在中国重返国际标准化体系后,中国在该体系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比如,在提案能力方面。2000年初,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中几乎没有任何中国起草的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中国的提案者数量从2000年的1人增加到2021年的374人。中国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引发了美欧的担忧。美欧批评中国试图主导和操纵国际标准体系。
美欧对中国实施的竞争政策
面对中国在数字标准领域日趋增长的实力,美欧意识到传统的私营部门力量已无法阻止中国数字技术标准在全球市场的传播,必须通过国家行为才能遏制中国在数字标准领域的发展势头。
首先,美欧将数字技术标准安全化,将中国数字技术标准建构为存在性威胁,将数字技术标准与民主、人权挂钩。针对中国的新互联网协议,美欧声称中国的做法将导致对互联网更集中、自上而下的控制,对安全和人权产生影响。
其次,在国际标准化机构中制造障碍。在标准提案方面,美国指责中国提交了大量低质量提案,谋求修改提案规则。在标准提案中引入尽职调查流程,根据人权保护等一系列关键标准进行检查,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允许通过标准化过程。同时,他们还建议限制一个国家在一个技术小组内可以提出的提案数量,或限制任何一个国家代表团出席技术小组会议的人数。在标准制定参与者方面,美欧意图将非技术相关方引入国际技术标准制定过程。
再次,美欧展开数字标准合作与协调。比如,美国与日本建立美日竞争力和韧性伙伴关系,打算通过国际标准合作网络等合作框架,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合作。欧盟则与日本、非盟、巴西等建立数字伙伴关系或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向其推广欧盟数字标准。此外,美欧还在国际标准体系外与盟友构建技术标准化合作机制。
中国的应对举措
开展数字伙伴外交,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一方面侧重于通过双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来推广其标准,发展数字伙伴关系;一方面,依托数字丝绸之路,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数字标准应用推广。然而,中国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努力遭到了美国的消极回应,认为它是中国争夺世界信息技术主导权的重要平台,威胁和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数字霸权地位。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应进一步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无线网络、光纤电缆等通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数据中心和数据存储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从数字服务价值链上游受益,进而推广中国数字治理模式和标准。同时,以5G作为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其他技术的基准,将区域内智能城市、智能港口和卫星网络通信等新技术有机组合,从而将数字丝绸之路的规范、系统和网络投射到更广泛的全球市场。
依托既有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与美欧打造排他性的西方发达国家数字标准小圈子不同,中国在现有国际机制或组织中积极构建包容性的标准化合作。此外,现阶段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虽然都有关于数字经济或贸易的文件出台,但对数字技术标准却缺乏完整规划。未来中国可在这些国际组织中主动提案,并引领数字规则的制定。
加强在国际标准制定机构中的全流程参与。各大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标准都是由下属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技术委员会可以创建小组委员会开展具体工作。每个技术委员会都有一个秘书处、一名委员会经理、一名主席、参与成员和观察成员。参与成员除能参与标准的制定外,还有权在技术委员会中投票。观察成员能观摩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并收到所有相关文件,虽没有表决权,但仍然可以参与标准制定最后阶段的大会投票。拥有更多的参与成员和观察成员就拥有更多的投票权。中国近年来在国际标准化机构内的代表性不断提升,三大标准化机构都出现过来自中国的领导人,但在技术委员会层面的代表性或参与度仍然与美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未来,中国需要逐步加强在各技术委员会和研究小组中的全流程参与。
(作者分别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