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13:53
万花山梅兰芳墓
梅兰芳饰演的林黛玉 视觉中国
今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梅兰芳生前酷爱香山,病逝后长眠于香山,与香山结下了一世情缘。
香山公园前身是清代“三山五园”中的静宜园,这里地势高敞,景致清幽,气候宜人,自金代始建皇家园囿,清代康熙时设立行宫,到乾隆时完成了大规模扩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的雨香馆,花木馥郁,清流萦回,原为乾隆皇帝赏雨的地方,民国之初被银行家冯幼伟斥资改建为别墅。梅兰芳与冯幼伟交谊甚笃,因此,梅兰芳赴香山郊游或度假,总是下榻雨香馆。
1922年春,梅兰芳在雨香馆入住后,约请肃紫亭、齐如山、王幼卿、李释戡四位挚友踏青香山,寻幽览胜。他们从晞阳阿(朝阳洞)向西登山,过红叶林,行至蛤蟆峰时,已然人迹罕至。只见山高峰险,树林之中、山脊之上,一块青色巨石巍然耸立,向东望去,玉泉山、万寿山、万花山等峰峦和古迹尽收眼底。那块巨石光滑平整、色泽纯青、未经刻字,大家一致推举梅兰芳题字留念。梅兰芳回到雨香馆,挥毫写下一个“梅”字,笔力刚劲,笔势潇洒,别具一格。不久,齐如山请石匠将它镌刻在那块高约4.5米、面宽4米的巨石之上。“梅”字高1.95米、宽1.90米,布局严谨,气势磅礴。其偏左下方署名“兰芳”,右侧偏下方刻有诗人李释戡撰写的题记:“壬戌三月二十有四日,肃紫亭、齐如山、梅兰芳、王幼卿、李释戡同来,兰芳写梅,释戡题记。香山游者虽多,未必遂登此石,亦足以自豪矣。”字句通俗,书写俊逸。题记下方刻有“齐如山监制”5字。这方“梅”字石,人称“五君子刻石”,又名“梅石”,一时成为游客踏寻欣赏的著名景观。
香山脚下东侧,有一座小山叫万花山,又名万华山,海拔298.5米,因山腰建有一座万花娘娘庙(供奉万花之神,香火鼎盛)而得名,这里山谷环绕,景色优美。梅兰芳早年在雨香馆休养时,发现万花山的“万花”两字,与他的字“畹华”谐音,又与“梅兰秋菊满堂芳”相呼应,因此对万花山情有独钟,不时到此游玩。地以人名,原本名气不大的万花山,逐渐为人熟知而闻名于世。
1929年初,梅兰芳原配夫人王明华在天津病故,梅兰芳买下碧云寺东北约一里处万花山的7个山头、17亩山坡地,作为梅家墓地,将王明华灵柩迎回后埋葬于此,又在附近建造房屋,同时栽植了多种树木和花卉。从此夏避暑、冬消闲,梅家的这一郊外别墅,成为梅兰芳躲避世俗纷扰的修身之所。此后,梅兰芳又返回祖籍地泰州,将祖坟迁至万花山梅家墓地。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病逝,天安门与新华门降半旗志哀,中央决定将梅兰芳安葬于八宝山公墓的瞿秋白之墓旁。但梅兰芳生前与二夫人福芝芳徜徉万花山时,曾表示将万花山作为自己百年后的归宿之地。根据梅兰芳遗愿,福芝芳向“梅兰芳治丧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提出两个请求:一是梅兰芳不入八宝山,二是希望能够土葬梅兰芳。周恩来总理特批梅兰芳可免于火化。最终,梅兰芳如愿被安葬于万花山,与发妻王明华同处一穴。
梅兰芳墓地位于今香山路99号、万花山峰东南250米处,连同梅家墓地掩映于万花山的青山、绿树、红叶之间。1980年1月,福芝芳去世,也落葬于万花山,与梅兰芳、王明华合葬一起。
1983年,梅兰芳四子梅葆琛对万花山梅家墓地进行了简单的改造。1994年,梅兰芳诞辰100周年之际,梅葆琛邀请段又钟再度对墓地予以设计和改造。改造后整个墓园以梅花为主题,以梅喻人,以梅颂德,墓园、甬道、墓基和主墓皆是梅花图案。
梅兰芳墓地占地百余平方米,坐东朝西,环有梅花形栏墙,中央是水泥浇筑的长方形坟冢,宽12米、进深7米,俯瞰呈一朵巨型梅花形状,由原先的四瓣改为五瓣花形,梅花花芯下合葬着梅兰芳和他的两位夫人。墓台前竖立一方高两米的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刻许姬传(梅兰芳终生秘书、戏剧家、京剧史论家、著名梅派艺术研究家)手书的“梅兰芳之墓”5个鎏金大字,以及梅兰芳的生卒年“1894-1961”,墓盖上镌刻梅花一朵。墓碑的后半部分是弧形坡道,上面分布着7座家族墓穴,分别是梅兰芳祖父梅巧玲、伯父梅雨田、父亲梅竹芬、姑姑秦梅氏等族人。
万花山中栖“梅”魂。万花山梅家墓地松柏环绕,空灵幽寂,“死后去见梅畹老”,在戏剧界一度成风,马连良、言少朋、周和桐、朱斌仙等京剧名家先后安葬在万花山。据称,这些名人墓葬在排列上颇有趣味:行当上,生、旦、净、丑齐全;位置上,以梅墓为主,其余为辅,仿佛一群演员所在的舞台和乐池。其中,终生为梅兰芳操琴的徐兰沅先生之墓位于梅墓的东南侧,舞台上的黄金搭档,生同台,死为邻,令人感怀……
(作者为上海市崇明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