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专家学者这样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14 11:04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金融
看更多
+ 订阅

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要提升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目前,我国金融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质变阶段,需要在金融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推动力。

11月12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座谈会——正行向善,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京举行。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如何以金融文化力量推动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会上,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这几年一直在践行从社会价值视角重塑金融逻辑的“善本金融”,其内核与“五要五不”要求不谋而合。浙商银行坚持金融功能性为第一性,重点推进“善本金融”五个方面的创新探索,从实践探索中深切感受到这个方向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以落实“八个坚持”为根本遵循,积极推动并践行从社会价值维度全面重塑金融价值评价体系;坚守“五要五不”的实践要求,全面推进“正行向善”的文化养成。

“文化理念”如何落地实践?“善本金融”交出浙银答卷

浙商银行提出设立“三分法”来重塑金融机构的价值评价体系:作为牌照机构,建立一套金融机构服务功能评价体系;作为投资主体,建立一套可持续性规模效益评价体系;作为风险管理机构,建立一套风险评价体系。这三方面构架起一家金融机构的三大评价维度。“从根本改变对金融机构的价值评价体系,增加功能性权重,降低营利性权重,功能性第一位的金融机构才会成形,‘八个坚持’要求才能真正落实,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全面开启。”陆建强表示。

浙商银行提出的“善本金融”理念,则是将“金融的功能性”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的创新实践。目前已构建起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问责向善、员工向善“六大支柱”体系,把“善”的基因嵌入自身核心业务,从社会价值向度重塑金融逻辑。

据了解,目前浙商银行正在大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进一步聚焦“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两大主题,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回归初心本源。

以“善”为核心 浙银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有赖于金融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凝聚、升华、优化、积累。会上,陆建强详细介绍了浙商银行近年来以全面推进“正行向善”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

服务与经营理念方面,浙商银行着力建设了“四个文化”,包括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对应了金融机构的定位与责任;以合规经营为底线的“合规文化”,体现了对风险、监管和市场的敬畏之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争先文化”,表达了金融机构应以诚信为根基培育市场竞争力;以及以价值共创为核心的“和谐文化”,体现了金融从业者的价值要以客户的成长来衡量。陆建强表示,“四个文化”帮助浙商银行在服务理念上达成共识,统一行为规范,共同以客户为中心做好金融服务。

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浙商银行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其中,以“文化塑形工程”和“文化植根工程”为前提,构建了以“正行向善、融通万方”为企业精神,以“敬畏、感恩、诚信、责任”为共同价值观的浙银文化体系,一方面通过“文化滋养工程”,以行歌行训、“浙银文化周”等文化标识活动,将浙银文化的内核成为员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遵循;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传扬工程”做好对外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浙商银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据悉,目前浙商银行正在深入推进“文化绽放工程”,提出打响“年轻人喜欢的银行”“幸福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两大特色品牌,推动形成员工与企业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新局面,积极打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风向标”。

思想交流 观点碰撞 专家学者共话金融文化发展方向

座谈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在致辞中表示,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要求精神内涵,建设能够助力银行业行稳致远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需要认真梳理、深入思考。银行业要在行业树立金融为民的价值理念,弘扬以义取利的价值观;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观;把握防控金融风险的永恒主题,践行依法合规的风险观。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优秀的金融文化能塑造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正确价值观,产生内在激励和约束作用。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成为金融从业者的自觉遵循,以深厚的文化力量助推金融强国建设,让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校检:孙朝阳 张萌

审核:郝晶姝


编辑:李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