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两侧那些地标性的建筑(二)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4-11-21 17:05 语音播报

城事

上一期,说到天安门城楼是长安街的原点,祖国的心脏。正对天安门城楼,长安街南侧的天安门广场,也同样是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重大庆典、重大国事活动的见证地,很多对党和人民具有重大深远意义的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发生。

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长安街:四维解码“神州第一街”》,让您了解长安街两侧建筑的历史,可知晓中国如何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长安街:四维解码“神州第一街”》

长安街知事  编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全书共八章:名动天下的长安街、纵贯时空的长安街、见证盛事的长安街、人民的长安街、开放的长安街、立体的长安街、厚重的长安街、生态的长安街。书稿中配备了大量的照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长安街的历史、文化、经济、建筑、生态等各个方面。

本书由长安街知事编著,单霁翔作序,舒乃仁题字,集结北京日报社图库70余年典藏照片。内置北京市测绘院编制的长安街高清地图,细节丰富、惊喜多多,就是放在书架上,也是“颜值担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书写长安街,梳理有关长安街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不仅是在回望过去,更是在展望未来——“神州第一街”和一栋栋沿街建筑,释放的历史与现实信息,昭示着我们在新时代如何砥砺前行。

明永乐年间,天安门广场当时是紫禁城正门承天门(天安门)外“T”字形的封闭宫廷广场,名曰“天街”,外建宫墙。天街东西两端各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庚子事变时期千步廊。  摄/凯利

天安门广场前身是明清时期成为千步廊。位于承天门(天安门)南面、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北面,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皆连檐通脊。面北为天街(即今长安街)。千步廊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军机事务的办公地。办公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既是封建王朝的礼法之地,也是“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庶民百姓严禁入内。

精彩导读 先睹为快

从皇宫禁地到人民广场

从皇宫禁地到垃圾成山再到人民广场,您是否知道它如今辉煌的背后到底经历过多少磨难?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祖国繁荣昌盛的重要象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几乎是所有中国人从小就有的愿望。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天安门广场经历了从皇家前院到世界最大城市中心广场的华丽转身,这伟大改造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北平解放前,天安门地区是一个没人管理的地方,经历多次战火的天安门广场坑坑洼洼、荒草丛生,中间有些地方的草长得比人还高,垃圾成山,渐渐成了一个散发恶臭的巨型垃圾场。最大的垃圾堆竟然有六七米高!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做出了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决定,并要求这项工程务必在9月份完成,来自党政军机关以及各界的人民群众多达1.8万人,参与了这场浩大的清理运动。经过大家一起努力,一个宽阔平坦、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呈现在世人面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参加开国大典的首都30万军民早已齐聚天安门广场。下午3点,开国大典开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旋律,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天安门广场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4点35分阅兵分列式开始,天安门广场上,群情激昂、欢声雷动。从这一天开始,天安门成为新中国的象征,从此被赋予新的意义,迎来了新的生机。

世界最大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经历了数次大规模改扩建工程,使古老的广场更加宏伟壮观,成为党和国家举行重大庆典、盛大集会和外事迎宾的神圣重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1958年,中央决定改扩建天安门广场。要求反映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能容纳100万人集会。这项工程从1959年1月开始,到1959年9月正式结束,8个月的时间,天安门广场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9年,天安门广场鸟瞰图。图源:北京日报

见证辉煌

进入新时代,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众多重要时刻,许多重大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

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一次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国家庆典。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65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30个国家的外军观摩团团长等出席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随后,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的盛大阅兵,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共和国阅兵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天安门广场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又一次迎来了历史性高光时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 , 立于天安门广场上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年号。摄/北京日报记者  戴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些盛大的庆祝活动举办,有力彰显了新时代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天安门广场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它从封建时代的皇家广场,蝶变为当代中国的人民广场。每逢重大节日,这里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乐海洋。

60多年前,天安门广场东侧一座宏伟建筑拔地而起,其规模之大,用时之短,在世界建筑史上,旷古烁今,位居“十大建筑”之首。下一期,将带您了解堪称建筑史奇迹的人民大会堂。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