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北京(269)│相看两不厌 唯有大故宫
2024-11-21 19:0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说不完帝王将相的掌故传说,

看不完皇家建筑的金碧辉煌。

赏不完文物国宝的精深博大,

听不完华夏历史的跌宕沧桑。

故宫,明清两朝皇帝的家,一座丰富得难以穷尽的文化宝库。11月9日下午,走读北京一行游学大故宫中线,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一个不落,这次第,怎一个“美”字了得!这里再简约地重走一遍,欢迎大家一起“云游”。

【大故宫概说】

图片

每一次走读故宫,主讲人都和大家事先约定: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文物从我做起,进故宫就像林黛玉进贾府,须“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务必手下留情、脚下留意,不可乱摸乱踢。范珊珊摄影。

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典范、古代文物收藏的极品宝库、古代宫廷尤其是明清宫廷政治与生活的实物见证,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博物馆,自然也是走读北京的重要目的地。

来源:天安门管委会官网

到故宫首先应该看什么?换言之,故宫最大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当然是金碧辉煌的万千宫阙,建筑学家林徽因说:“故宫建筑的本身就是这博物院中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它综合形体上的壮丽、工程上的完美和布局上的庄严秩序,成为世界上一组最优异、最辉煌的建筑纪念物。”

图片

写文章讲究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其实艺术是相通的,建筑艺术也是一样。紫禁城整体布局分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以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为依托,最重要的建筑都建在这条中轴线之上,次要建筑东西两边对称布局,金碧辉煌的万千宫阙因此“形散而神不散”,规划严整、毫不凌乱。主讲人购置的一条紫禁城全景图丝巾让人一目了然。范珊珊摄影。

图片

皇帝的家实在太大,一次活动根本读不完,主讲人精心设计了内容不重复的东中西三条线路,本次走读故宫中线,图中红色区域。

【午门】

来源:故宫官网

午门问斩是常听说的一句话,作为皇家大门,不可能是杀人的刑场,但明代这里确实发生过廷杖大臣的肉刑,惨不忍睹。明正德十四年三月的一天,明武宗朱厚照下令在这里杖责146个大臣,当场打死11人。史载明朝先后廷杖大臣500多人次,其中包括著名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和状元文学家杨慎,史家看明朝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由此可见一斑。

来源:故宫官网

进了午门眼前就是一条蜿蜒美丽的金水河,既美化环境,又防洪排水,万一失火还是灭火的水源。

【太和门】

图片

从午门门洞看太和门。明朝的御门听政就在太和门,清朝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御门听政的时间是在大清早,“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坚持了55年,令人钦佩。(主讲人摄影。)

图片

清光绪皇帝大婚前太和门失火,来不及重建,只好临时搭建了一座彩棚,婚后才重建。(艾永清摄影。)

【太和殿广场】

进入太和门就看见开阔的太和殿及其广场,比四个足球场还大。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0月10日10时10分,华北战区的受降仪式就在这里举行,这也是太和殿广场举办的最后一场国家大典,意义非凡。(李永涛摄影。)

图片

太和殿广场东边的体仁阁,明朝嘉靖年间是存放《永乐大典》的地方。一次体仁阁一带起火,嘉靖皇帝连发金牌,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永乐大典》!万幸,总算保住了这套文化典籍,后又重录一套副本。可惜此后正本下落不明,约在明末亡佚,副本在清末或被偷,或被烧,或被劫,现在存世的不到原来总量的3%。

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规制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堪称中华第一殿。太和殿前的广场为何不种树?太和殿广场铺了横七竖八十五层地砖吗?太和殿几建几毁?短短的几行文字说不清道不明,现场一听,答案都有了。

【三大殿之太和殿】

图片

故宫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坐落在“土”字形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辉煌壮丽,但皇帝并不在这里办公,这里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比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元旦朝贺等。故事千千万,哪能讲得完。

图片

说不完的太和殿,我们今天看太和殿,与三层宽大的汉白玉台基相比,台大屋小,且屋顶不太舒展,显得拘谨。其实明初朱棣建造的奉天殿比太和殿高大,概是现太和殿面积的一倍,嘉靖年间重建时规模即缩小。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间著名工匠梁九设计。上图是奉天殿复原示意图,下半部分是现在的太和殿。

图片

说不完的太和殿,据说永乐十八年底紫禁城刚建好,一片辉煌,志得意满的朱棣皇帝找来会算命的官员胡奫yūn,让他占卜吉凶,胡官员“口吐莲花”:“明年四月初八午时宫殿会发生火灾”。第二年四月初八正午刚过三刻,天气骤变,电闪雷鸣中三大殿真的被雷火击中,一片焦土。万立夫摄影。

说不完的太和殿,太和殿里面的陈设很简单,皇帝宝座是重心,一切设计都为着一个目的: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

图片

说不完的太和殿,太和殿内的精美藻井,连同盘龙金柱,将皇帝宝座上下左右连成一片金灿灿的世界。

说不完的太和殿,太和殿内金砖墁地。金砖非真金制造,是用澄浆泥烧制的大方砖,产自苏州,平整如镜,坚硬细腻,敲起来有金玉之声。金砖工艺复杂,造价高昂,但最大的二尺二见方正砖,清代朝廷核准造价只是银九钱一分,不足一两白银。

图片

说不完的太和殿,太和殿屋脊的小脊兽,主讲人特意请教了故宫专门负责太和殿维修保护的专家,从前往后依次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主讲人总结顺口溜:“龙凤狮子一二三,海马天马狎中间;狻猊獬豸斗牛九,行什太和殿上守。”这些小脊兽有什么作用?各有什么寓意?说来话长,只能现场听讲了。

图片

真是说不完的太和殿,这里也是明清科举殿试公布名次传胪大典的地方,主讲人特意设计定制了道光二十七年黄榜,现场宣读,有趣。这是上次的图片,程薇摄影。

图片

黄榜是这样的,当然名单与尺寸是缩减版的。据称这是清代最牛的一届科举,状元是张之洞堂哥张之万,其他名人有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中国首位驻外大使郭嵩焘、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马新贻等。

【三大殿之中和殿】

中和殿是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前临时休息的地方。

图片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有一个“和”字,有何讲究?三大殿得名有什么来历?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抱歉,只能现场听讲了。

【三大殿之保和殿】

保和殿是清朝自乾隆后期举行殿试的地方,皇帝殿试考什么?怎么录取?发生过什么故事?据说乾隆年间一次殿试,乾隆老爷子专门对江西才子刘凤诰加考,刘凤诰终被录取为探花,其中的故事非常精彩。我只想说,是人才谁也挡不住!

图片

保和殿后最下面的御路石雕,高浮雕九条云龙,栩栩如生,重约250吨。巨石从北京房山运到紫禁城,大约90公里,古代没有大型起重机械,是怎么运过来的?答案是“冰船”,冬季在运送的途中每隔一段路挖一口井,泼水成冰,将巨石置于坚硬木架上再于冰面上滑行。这块云龙石雕近两万人外加一千多头骡子花了28天才运到这里。

【军机处】

图片

乾清门西南墙根底下一排低矮的房子,冬不暖夏不凉,在这里办公的却是朝中大员,原来这就是清雍正皇帝设立的军机处。不过您不用替军机大臣担心,清代雍正之后的皇帝夏天几乎都是在凉爽的圆明园办公,大臣也随驾前往。主讲人摄影。

【上书房】

图片

乾清门内东侧南庑的几间房子就是皇子皇孙学习的上书房,乾隆皇帝是这里的首届毕业生。皇子怎么读书?皇帝的儿子读书是否轻松浪漫?只想说一句,他们也是“压力山大”。程薇拍摄。

【乾清宫】

皇帝真正的办公地点就是这座乾清宫,明朝和清朝顺治、康熙都在这里办公,雍正以后搬到旁边的养心殿。这里,明代皇帝有27张床,但明代还是发生了壬寅宫变,一天晚上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

康熙与乾隆祖孙俩都曾在乾清宫举办过千叟宴,那顿饭当然吃得不错,乾隆五十年那次,仅猪肘子就吃了1700个。乾隆办千叟宴时,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上的3000多个老人齐聚紫禁城,年龄最长的是来自安徽的老农民熊国沛,106岁。真佩服熊老爷子,活过三位数了,还能从遥远的安徽千里迢迢颠簸到京城,那时候没有高铁,没有飞机,也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老人家身体真够硬朗。图为乾清宫内景。

图片

雍正即位后深感其父康熙皇帝在立太子问题上几废几立,造成诸皇子明争暗斗,于是改为秘密立储:将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名字写成两份,封在匣内,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放身边,皇帝死后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图为道光皇帝秘密立储的匣子。

【交泰殿】

后三宫之交泰殿,这里是乾隆皇帝存放二十五方宝玺的地方。台阶下面两边的小房子,是太监的办公室,低矮潮湿。

【坤宁宫】

图片

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明代的皇后都住在这里,清代将西部五间改为萨满教祭祀场所,每天早晚都杀猪祭祀,神神秘秘。正月初二为大祭,皇帝钦点王公大臣到坤宁宫吃胙肉。胙肉清水煮熟,不放任何调料,但不会给你整盘的大白肉,象征性吃一块,还有小菜、米饭、奶茶和酒等,传言有人偷偷放盐,纯属讹传。

在清朝,凡是未成年即位的皇帝,结婚时要与皇后在坤宁宫洞房度过三天。康熙、同治、光绪都在这里完婚,每位皇帝的婚礼都极为奢华,光绪大婚时国力衰弱,仍然耗费白银550万两。

【御花园】

图片

后三宫之后就是美丽的御花园,处处是美景,也是清代选秀的重要场所,图为绛雪轩。乾隆六十年(1795)二月初七至十一日,乾隆皇帝在绛雪轩选秀,秀女六人一排,太监引领至乾隆面前,乾隆扫一眼,初七上午短短一小时之内,乾隆看了2013名秀女,看一排秀女的时间不超过10秒。那次选秀最终选定8人,85岁的乾隆不会再立妃嫔,都指配给了近支皇室子孙。

图片

御花园美景太多,这里发一张点景小品。此为天然诸葛拜斗石,您看像不像?主讲人摄影。

图片

这是御花园的“人”字柏,奇特的人字柏如何形成?建议查查资料。主讲人摄影。

图片

神奇的人字柏树后还有神奇,大家在指看什么呢?

图片

原来,树上有个“猴”

主讲人摄影。

【神武门及其他】

出御花园就是顺贞门,戒备森严的皇宫也有“失禁”的时候,清嘉庆年间,有一次嘉庆皇帝御驾来到顺贞门,差点被藏在顺贞门外西厢房的小民陈德刺杀。

图片

出顺贞门就是紫禁城后门神武门,故宫的游览也就结束了,但紫禁城的美并未结束,神武门对面是紫禁城的靠山——景山。图为从神武门北眺景山之巅万春亭。主讲人摄影。

图片

一座紫禁城、千年文明史,金碧辉煌的万千宫阙半天时间哪能看得完,遗憾来不及看的地方太多太多,下次再走读故宫东线吧。艾永清摄影。

图片

文化公益,走读北京,弘扬国学,奉献爱心!人生一世,有能力帮助别人是莫大的幸运。本次活动募集助学金善款1700元,全部用于走读北京助学金,以资助特困中小学生。厉婵娟摄影。

走读北京助学金设立于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明德小学、庐江实验中学(初中),每学期视助学金收益情况不定期发放,每名贫困生资助500元,资助贫困学生人数视助学金收益而定,颁发情况参见《走读北京助学金公告》

截至目前,走读北京文化公益活动共募集助学金集善款合计322181元。

本文所用照片多数由参加者和主讲人拍摄,但非完全本次拍摄,部分来自网络,作者未详,如作者发现请留言真实姓名,以便署名,这里一并致谢!文图不完全对应。

本次讲解主要参考资料:

1.《走读北京》 主讲人自著(未出版)

2.《辞海》 集体编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2009、2020年版

3.《故宫》 央视纪录片 2005年版

4.《故宫100》 央视纪录片 2005年版

5.《故宫志》 集体编写 2005年版 北京出版社

6.《大故宫》 闫崇年 2021年版 故宫出版社

7.《故宫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5)》 2016年版

8.《清宫述闻》 章乃炜 1990年版 紫禁城出版社

9.《故宫通览》 王树卿 2005年版 紫禁城出版社

10.《太和殿三百年》 张克贵 崔瑾 2015年版 科学出版社

11.《北京紫禁城》 刘畅 2009年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从紫禁城到故宫》 单士元 2017年版 北京出版社

13.《紫禁城八百楹联匾额通解》 李文君 2016年版 故宫出版社

14.《古都北京中轴线》 集体编写 2017年版 北京出版社

15.《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年版

16.《古代文化知识要览》 郭维森主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17.《北京魅力》 王东 王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18.明史、明会典、明实录、清实录、清会典、清史稿及故宫官网历年《紫禁城》《故宫博物院院刊》等网络学术资料。

本人周末经常组织开展“走读北京”文化公益活动,故宫、天坛、颐和园、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中轴线、大观园、陶然亭、北海、景山、国家植物园、恭王府、老北京胡同、十三陵、长城等等,都是目的地。欢迎关注“走读北京”公众号,每次活动信息第一时间发公众号,届时打开微信按提示简单操作报名参加就行。


主讲人著作,欢迎选购

当当、淘宝、京东等均有售

图片

图片


作者:

走读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