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荐读|以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李忠杰

2024-11-25 09:26 语音播报

学习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法指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认识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那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该坚持哪些科学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有科学的路径、恰当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坚定的决心、正确的方向,还要有科学的路径、恰当的方法。各种具体的方式方法提炼整合起来,上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就成为系统的改革方法论。

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推动改革理念创新。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破除各种僵化落后的观念,坚决抵制各种否定和反对改革开放的错误倾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体制运转中的堵点问题,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谋划和决定改什么、朝哪儿改,致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改革开放稳步有序深入发展;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试验创新要法律授权,改革成果要用法律固化,确保改革开放在法治轨道上深入推进。

从全局和整体着眼,谋划改革开放举措。坚持守正创新,对已被实践证明正确的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基本制度、基本政策不能改,同时,要勇于面对体制机制上的弊端,敢于创新,大胆探索,该改的坚决改,看准了就下定决心改,能改的就改好,需要改到什么程度就争取改到位;坚持全局观念和整体统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凝聚合力,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各种改革措施的主次关系,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保障改革政策实施。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方案和措施的落地见效;加强改革问题的调查研究,关注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领域,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从实际出发确定改革举措;坚持试点先行,通过试点检验改革方案,完善初始设计,明确操作程序,取得实际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改革稳步发展;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方案,抓好重大改革任务的攻坚克难,既要积极主动,又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挥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活力,调动各方面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健全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加大改革典型经验交流推广,鼓励担当,鼓励探索;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各方关切,提高网络文明水平,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密切关注改革进展,全面掌握改革动态,及时了解社会反映,认真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努力把人民群众期盼的好事办好。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相当程度体现在中国规划上

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以“五年规划(计划)”为主的整个规划体系来落实和推进的,我把它称作“中国规划”。中国规划是谋划、部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基本手段,其任务和内容,主要是对五年和更长时段内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定目标、方向和任务。所有的五年规划(计划)都是着眼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制定的,也是一步步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的。迄今所有的五年规划(计划)都没有脱离这个目标和轨道,所有的五年规划(计划)都是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大厦添砖加瓦。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相当程度体现在中国规划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组织实施好五年规划和其他各种规划。中国规划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方式,充满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智慧,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程序,五年规划(计划)的编制,至少要经过四个阶段、十二个环节,一般需要两年半时间,有的甚至更长;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的全部规划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再小的规划也都需要党委开会讨论并通过;三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在实施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的过程中推进的,五年规划(计划)本身也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的;四是总揽大局大势,制定规划(计划)都是在一定的战略环境中制定的;五是立足现实国情,所有的五年规划(计划)都是以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础向前推进的;六是汇聚智慧共识,每一个五年规划(计划)从编制、审查、批准到贯彻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七是完善规划体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的综合协调;八是推进民主法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又坚持了依法治国的方略,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九是确保贯彻落实,五年规划(计划)批准之后,国务院就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明确约束性指标的责任部门,建立约束性指标的公报制度,并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中,组织全国具体实施。

更加有效地发挥中国规划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作用

第一,提高规划实施回头看的水平。当我们制定、审议以及开始执行一个个五年规划和其他规划、计划时,最好先对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在某种意义上,敢不敢、善不善于对规划实施的成效回过头来进行总结和分析,是衡量我们战略谋划水平高不高的一个重要尺度。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吸取教训,我们制定新规划的水平才能不断有新的提高。

第二,提高规划内容国际化的水平。要进一步拓展视野,更加突出地把中国放在世界发展和博弈的全局中来谋划,更加注意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更加注意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意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统揽发展进程。要全面审视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及其所能提供的条件,准确估计世界经济变动和各种突发事件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应地规划好如何更好地利用外部条件,如何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进行博弈,如何未雨绸缪制定好应对突发状态的战略对策。

第三,提高规划制定科学化的水平。要完善规划、计划制定的程序和方法,坚持社会参与、专家研究、科学论证等各项制度。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协调好利益关系,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组织不同类型的专家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允许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各个重大项目要反复推敲,尽最大努力消除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在制定国家五年规划的基础上,要相应制定好其他各类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级三类的规划管理体系。按行政层级分别制定国家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分别制定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严格各项规划的范围和领域,完善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和管理机制,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四,以良法善治推进中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在研究中国规划中发现,现在社会基层的大量矛盾,包括各种上访、群体事件、舆情事件,都或多或少涉及空间规划问题。因为空间规划已成为目前最重要、最基础的规划之一,事实上已经具有法律的性质。空间规划更加直接地涉及群众利益。空间规划一旦确定,老百姓的土地、房屋,甚至很多企业、经营场所都可能要发生变更。而且也涉及以往的法律、政府的决定、审批的手续,政府作出的担保、承诺,政府与企业、个人签订的合同等。对这些问题,党和国家有关方面迫切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拿出一整套的办法和措施来,提高良法善治的水平。本来,空间规划与老百姓的关系极为密切,因而也最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进行严格的法律审查,充分考虑这个规划通过以后将会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造成什么影响,怎样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法律法规上应该作出什么规定。希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空间规划的制定程序和原则,妥善处理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确保空间规划建立在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权益的基础之上,避免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还具体提了很多要求。这些做好了,对保障良法善治应该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制定和实施以五年规划为主的中国规划,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方式。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制定规划、谋划战略的水平,努力使中国规划更加符合时代特点,更加切合中国实际,更加有利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者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式现代化

编辑:丁梓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