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1:1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市民群众积极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首都文明办持续深入推进“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涌现出一批热心环保公益事业、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公益组织和个人。为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先进典型事迹,引领带动更多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本刊将陆续推出2023年评选出的50个典型事迹。本期为您介绍的“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生活)好市民”,是来自丰台区的王秀英。
今年78岁的王秀英是方庄街道芳古园一区第二社区的垃圾分类“带头人”。
2020年5月,北京刚实施垃圾分类的时候,王秀英就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还在家里马上准备了两桶一袋。一开始,垃圾分类还处在摸索阶段,王秀英就在墙上贴上了分类表,对照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下载“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遇到拿不准的垃圾,向宝典请教。
和子女在一起时,她也严格按照新规要求,让大家做好垃圾分类。和老伴儿做饭择菜时,她总念叨垃圾分类的事儿,“牙签可不能扔厨余垃圾桶里,那是其他垃圾,记着点儿!”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王秀英和家人已经很熟练的把各种垃圾分好类别,并精准投放。
王秀英还有一个身份——社区“十姐妹”环保志愿服务队的队长。2012年,在居民刘振菊的带动下,有几位常在一起晨练的老人商量成立了一个“拾姐妹”环保志愿服务队。她们拿起夹子,边走边捡拾垃圾,后来取谐音,姐妹群体变成了“十姐妹”。
后来,除了在家之外,下楼遛弯或出门买菜的时候,也经常有人向队长王秀英“求助”垃圾分类的问题。“王姐,这碎玻璃碴子算什么垃圾?”“其他垃圾都包括哪些?您帮我说说!”……回答多了,许多难分类、难记忆的垃圾,王秀英也能立刻说出答案。
在王秀英的带动下,“十姐妹”的队员也行动起来。“既然要服务居民,我们就要先学会垃圾分类,所以我经常会在微信群里转发垃圾分类知识,或者带大家做一些垃圾分类游戏。”“十姐妹”多次发起宣传互动活动,设计小品让孩子们学习问答,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很受孩子们及家长的欢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垃圾分类不是件着急能解决的事,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一点点改变我们的习惯。”王秀英认为。
其实,除了捡拾垃圾、垃圾分类,收拾宠物粪便、清理小广告、扫雪铲冰等志愿活动的现场,也总能看到王秀英忙碌的背影。有的小广告贴得很高,她就蹬椅子、蹬梯子上去清理。她还自备了一些外墙涂料,重新粉刷墙面。高温天气,清一个顽固的小广告会被蚊虫叮好几个包,但是她也不放弃。社区12号楼路面改造时,王秀英和另一位姐妹坚守看护在路口一周左右时间,防止行人踩踏未干的路面,保证了新路面平整干净。在社区环境评比中,12号楼被评为最干净的楼门。
其实,王秀英年纪大了,有时候难免腰背疼痛,但用自己的劳动给大家的生活、出行带来便利,她感到很快乐,也很欣慰。“咱住在社区里,这儿就是自己的家。垃圾分类、清洁楼门,都是在爱护我们的家园。”王秀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