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甘蔗——甜美背后的健康风险与科学食用指南
2024-11-27 13:2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秋冬季节,甘蔗以其独特的甘甜成为了许多人的心头好。然而,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物极必反”,甘蔗虽甜,但食用不当也可能带来致命的风险。

近期,杭州的王女士因食用了看似完好的甘蔗后,却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原来是甘蔗霉变导致的中毒事件。王女士食用的甘蔗外表并无明显异样,但内部已悄然变质,产生了剧毒的3-硝基丙酸。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甘蔗虽甜,但食用不当却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甘蔗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一根甘蔗五副药”的由来

甘蔗,这一热带与亚热带的草本植物,其茎秆内蕴含的丰富糖分,是制作蔗糖的优选原料。然而,甘蔗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其甜美的口感。在中医的智慧里,甘蔗被视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具有清热生津、润燥和中、解毒的多重功效。因此,民间流传着“一根甘蔗五副药”的说法,形象地表达了甘蔗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能发挥出类似药物的治疗作用。

甘蔗性味甘寒,能清热生津,对于因热病而伤津、心烦口渴的人来说,甘蔗犹如一剂清凉的良药。同时,甘蔗还具有润燥和中的功效,对于肺燥咳嗽、胃热呕吐等症状,甘蔗的润燥之力能够带来显著的缓解。此外,甘蔗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够辅助人体排出有害物质,维护身体的健康。

然而,“一根甘蔗五副药”并非意味着甘蔗能直接替代五种药物,而是强调其在某些方面的药用价值。在享受甘蔗带来的甜美与滋养时,我们应理性看待其药用效果,不可盲目夸大。

吃甘蔗为何会中毒?

杭州的王女士因食用甘蔗后中毒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晓川介绍说,原来,甘蔗在霉变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3-硝基丙酸的剧毒物质,这种毒素在高温下也难以被破坏。一旦甘蔗霉变,即使经过加热处理,其毒性依然存在。

霉变的原理在于甘蔗含糖量高、水分充足,在收获、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甘蔗存放不当或时间过长时,就会发生霉变,产生包括甘蔗单胞菌、串珠镰刀菌、节菱孢菌等在内的多种霉菌。这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大量产生毒素,其中节菱孢霉菌产生的3-硝基丙酸毒素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损伤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如何预防甘蔗中毒?

购买时仔细检查:在购买甘蔗时,要仔细检查甘蔗的外观、质地和味道。新鲜甘蔗应色泽鲜亮,质地脆嫩,甜味浓郁。避免购买色泽灰暗、质地变软、带有酒味或酸味的霉变甘蔗。

储存时注意条件:甘蔗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尽快食用完毕。

避免食用红心甘蔗:红心甘蔗是霉变甘蔗的典型特征之一。如果发现甘蔗内部呈淡褐色或红色,应立即丢弃,切勿食用。

甘蔗中毒的症状、治疗原理及预后

甘蔗中毒的症状通常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中期症状则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复视等神经系统症状;晚期症状可能包括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甘蔗中毒主要包括排毒、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三个方面。

排毒: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尽快排出体内的毒素。这有助于减少毒素在体内的吸收和积累,减轻中毒症状。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例如,对于消化道症状,可以给予止泻、止吐等药物;对于神经系统症状,可以给予镇静、抗惊厥等药物。

支持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给予生命支持治疗,如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肝肾功能等。这有助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康复。

甘蔗中毒的预后取决于中毒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轻度中毒患者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然而,重度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在发现甘蔗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治愈率。

哪些人不适合吃甘蔗?

除了霉变甘蔗外,以下人群也不宜食用甘蔗:

糖尿病患者:甘蔗富含糖分,且主要为天然蔗糖,升糖指数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加重病情。

脾胃虚寒者:甘蔗性味甘寒,脾胃虚寒者食用后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如腹痛、腹泻等。这是因为甘蔗的寒性会刺激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牙齿敏感者:甘蔗质地较硬,咀嚼过程中可能对牙齿造成损伤。牙齿敏感者食用甘蔗后可能出现牙痛、牙酸等症状。

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安全。甘蔗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体重增加等问题。此外,甘蔗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相互作用,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延伸阅读

除了甘蔗外,还有一些水果在食用时也需要特别注意方式或数量,以避免出现健康问题。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水果及其注意事项:

山楂:山楂味酸,过量食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胃痛、反酸等症状。此外,山楂中的有机酸可能与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因此,在食用山楂时应适量控制,并避免与药物同时食用。

柿子: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空腹食用时可能形成胃柿石,导致腹痛、呕吐等症状。此外,柿子中的糖分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为了避免形成胃柿石,建议在饭后食用柿子,并适量控制摄入量。

荔枝:荔枝中含有一种能降低血糖的物质——次甘氨酸A,大量食用荔枝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俗称“荔枝病”),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此外,荔枝中的糖分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为了预防荔枝病的发生,建议适量食用荔枝,并避免空腹食用。

菠萝: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这种酶能分解蛋白质,对口腔黏膜和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此外,菠萝中的糖分也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为了减轻菠萝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作用,建议在食用前将菠萝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

榴莲:榴莲热量较高,且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糖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问题。此外,榴莲的刺激性气味可能加重某些人的胃肠道症状。因此,在食用榴莲时应适量控制摄入量,并避免过量食用导致健康问题。

专家推荐

刘晓川,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技术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炎性肠病、慢性便秘、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疾病如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食管、胃和大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腹痛、腹泻、消瘦等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方面技术过硬,胃肠镜操作10000例以上,超声内镜、内镜下胆胰疾病的相关ERCP技术(如内镜下胆管取石、胆管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等),熟练掌握胃肠息肉、腺瘤、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及放置及取出支架;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胃石的内镜下碎石;内镜下取食管、胃肠异物等。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学术科研:承担院级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晓川

监制:彭雪征



作者:

应急总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