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关税大棒”最终重击的是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黄宇轩

2024-11-28 21:46 语音播报

锐评

尽管尚未就职,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开始准备关税“清单”。他近日声称,计划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25%关税,同时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

特朗普对关税手段的偏好可谓一以贯之。竞选期间,他以反对全球化、保护本国产业为主要诉求,赢得了部分选民的支持。大选胜出后,特朗普立刻重申关税加征政策,表明其仍在沿袭此前的“美国优先”路线。当然,尽管这些表态符合其竞选期间的激烈言论,但真正付诸实践还有一段距离。以往特朗普政府在推行重大经济政策时,曾多次遭遇国内外强烈反对和法律诉讼,尤其是那些涉及多边贸易协定和关税壁垒的政策。这番加税信号,能否真正落地仍有待观察。

这些年,加征关税似乎成了美国的一贯策略。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尽管程度与重点有所不同,但在关税措施上表现出了相当的延续性。然而,这些关税政策并未能使美国经济重振,反而由于进口商品关税的增加,导致其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高额成本,最终也进一步削弱了美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进口消费品和中间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美国在2018至2019年期间GDP损失1080亿美元,损失24.5万个就业机会,家庭实际收入减少880亿美元。可以说,不断升级的“关税大棒”明显损害了美国人民的钱包,但完全不能解决美国的根本问题。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享受相对更廉价更丰富的商品。不合理加征高额关税,人为破坏了这一过程。特别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以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来说,关税上升造成消费能力的下降,对整体经济的伤害不可小觑。

更大视野看,面对美国持续释放的不确定性,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推进内部经济调整和强化多边合作,以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某些政客所宣扬和推进的通过关税压制对手、全面恢复经济霸权,很可能只存在于臆想中。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经济面对加征关税、科技封锁等重重压力,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自我调整能力。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合作以及加速科技创新,不仅顶住了压力,还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这样的内生动力与成长态势,绝不是某些人高筑壁垒就能遏制的。

“加税加税再加税”,口头恫吓也好,极限施压也罢,边际效用都在急剧递减。历史经验和经济规律清晰说明,“以邻为壑”的政策不仅难以“让美国再次伟大”,还将加剧美国经济的脆弱性,最终重击的会是谁呢?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 )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