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御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连接了多个省份,是明清时期皇帝出行、官员往来以及商旅通行的重要通道。探讨九省御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它和丰台都有何渊源?
九省御路的一部分
广安门至长辛店之九省御路是全国九省御路的一部分,是京城通往南方九省御路唯一的交通干线。由京城去南方有两条路线,一条出右安门经草桥、西红门、黄村、固安(今京开路),称南大道;另一条是出广安门经小井、大井、卢沟桥、长辛店的御路,称西大道。
九省御路建于明朝、盛于清朝,是中国南北九个省的交通要道——包括直隶(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九省。因其主要是供皇帝和高官行走,故称御道,也称官道。此外,九省御路是相对全国而言,九个省交通相联结、贯穿南北,不是指某一省或某一段。因是御路,所以都修得宽大、坚固。不过,九省御路在封建社会时期,多数御路也是黄土路——高级点是三合土或三合土加碎石子。广安门外御路在清朝雍乾时期修的是最坚固的条石路——在当时没有水泥、沥青的背景下,这是最高级的路面。
九省御路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南来北往的官员、商人络绎不绝。皇帝及京城高官到南方巡查、南方官员赴京汇报、南方学子赴京考试,都要经过九省御路。九省御路隔一段设有驿站,可以吃饭、住宿、喂马等,如同今天高速路的服务站。
“九省御路”今已成为高速路,京汉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等基本上是按九省御路走。
由清朝雍正、乾隆皇帝先后修建
卢沟桥是清代皇帝去南方九省巡视和拜谒西陵的必经之地。为此,清代由广安门至卢沟桥修了条石路。条石路不会因雨陷车,风雨无阻。
条石路由雍正、乾隆皇帝先后修建。它东起广安门,经关厢、太平桥、六里桥、小井、大井、五里店到卢沟桥。雍正八年(1730年)修广安门至小井村石道,长1500丈、宽2丈,填洼为高,砌以巨石;石块规格长3尺、宽1.5尺、厚0.8尺;用帑金白银8万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对雍正修建的这段条石路进行了重修,并从小井往西又续修到大井村,长度477丈;用帑金白银13.81万两。在小井村、大井村之路北侧,分别建有雍正皇帝石道碑亭和乾隆皇帝重修石道碑亭。《日下旧闻考》记载:“广宁门(广安门之原名)外小井村恭建世宗(雍正)御制碑亭,大井村恭建皇上(乾隆)御制碑亭,皆在石道北,南向。”现在,牌坊、碑亭及乾隆石道碑已无存,雍正石道碑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乾隆二十二年修石道时,在大井村西头路当中建木牌坊一座,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改建成石牌坊,顶部为屋脊式建筑,有3个门洞,中间大,两边稍小,可通行车辆,东西两面恭镌御书额,东侧题曰:“经环同轨”,西曰“荡平归极”。道中建牌坊是石道的装饰物,能增加道路的气势。
大井村石牌坊匾额御书“经环同轨”:“经”指南北行的道路,南北为经。广安门至卢沟桥之御路虽为东西方向,但作为九省御路、西大道,从广安门出发,过了卢沟桥就是南北方向。
有些文物古迹的实物已无存,能看到老照片也是令人欣慰的。2007年12月12日《丰台报》登了《大井村出土清乾隆御笔“荡平归极”石匾》的消息,笔者当时赶到大井村,亲眼目睹了施工中挖掘出的石匾并拍了照片:这块汉白玉石匾宽200厘米、高110厘米、厚36厘米,横题阴刻“荡平归极”。这块石匾就是当年大井村石牌坊上西面的匾额,现保存在大井村一饭店花园内。
广安门至卢沟桥全长9700多米。1935年及以后曾多次对此路进行改建:1935年、1937年两次修成简易公路,1939年铺3米宽混凝土和沥青路面。1940年建设总署编之《建设旬刊》记载:“由广安门至卢沟桥之东端,在昔有石路可通,石为黄白色之石碴石板,亦名西山豆碴石,每块长可六七尺,宽约四尺,厚可尺余,庞然大物,运输不易,工程艰巨……石料系采自太行山之脊脉,征民工以搬运……此路既久远轮毂磨蚀现已呈坎坷不平之状,建设总署爰就原有路基改筑洋灰混凝土路面一段及沥青碎石路面一段,旧石料悉数起置路旁,由市公署保管,行人过道上尚可缅忆当年筑路之伟大状况也。”丰台区离休干部张霖回忆说:“三十年代后期,御路改成沥青路后,将一部分路石挖出来,运到卢沟桥砂石厂锻成20厘米见方的小块石,在宛平城东门外铺设了约500米长的一段公路。”1951年,路面展宽为6米;1955年,始建京周公路(北京至周口店),起点为广安门;1965年,建成三层式组合结构道路;1987年,建成京石(北京至石家庄)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六里桥至卢沟桥段基本沿清代御路线建设——古之御路在改革开放年代建成了现代化全立交、全封闭式的高速公路。
20世纪50年代,还残留有一段坑洼不平的石路,那时我在丰台区工作,下乡或去市区开会,曾多次在这条路上走过。回首往事,面观如今、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平均每公里有两处古迹和景观
广安门至长辛店御路两旁文物古迹和景观多达30多处,平均每公里有两处。
◆六里桥五显财神庙古槐
明代兴建,明清时期香火最盛,新中国成立后六里桥小学占用,修建西三环时拆除,现在旧址只存两棵树龄330年的古槐,位于六里桥西南辅路旁。广外御路旁还有多棵古树,广安门路1号树龄约310年古槐一棵。五里店村小学旧址有两棵树龄360年的古柏,一棵侧柏,一棵桧柏。
◆小井村雍正修路碑亭
碑亭已无存,雍正修路碑存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大井村乾隆修路碑亭和石牌坊
乾隆修路碑亭和石牌坊,修建京周公路时埋于地下,现无存。2007年出土石牌坊一块石匾。大井村南有万佛延寿寺铜观音,是北京市最高大的铜观音。
◆宛平城
明代崇祯年间修建为军事城堡,名拱极城,有东西两座城门,一条大街,九省御路穿城而过。元明清时期宛平县是畿辅首县,在北京城内办公,没有自己的县城。1928年划归河北省,迁到卢沟桥拱极城办公,自此拱极城更名宛平城。宛平城内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城南有抗日战争雕塑园和宛平县署旧址。
◆永定河
北京五大河流之一,称为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丰台段14公里。永定河历史上发生多次洪水灾害,至今仍是防汛的重点。由于上游修水库,雨量减少,20世纪70年代后,永定河曾断流多年。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引黄河水输入永定河,使永定河恢复了通水。
◆卢沟桥
金代修建的石桥,有八百多年历史。卢沟桥上有康熙和乾隆皇帝御制石碑及乾隆卢沟晓月石碑。原来,只有一座卢沟石桥;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兴建了卢沟新桥、京良公路桥、京港澳高速大桥、京雄高速大桥等四座新桥——五桥并架齐驱,飞架东西,跨越永定河。
◆长辛店
建镇初期,长辛店五里长街南北两端建有门楼,北门楼外为北关,南门楼外为南关,是九省御路上距京城最近的驿站。这里商铺林立,建有长辛店火车站和长辛店机车车辆厂。长辛店火车站和长辛店机车厂的建立促进了长辛店的发展,并为宣传马列主义和二七大罢工创造了条件。九省御路穿过五里长街继续南行。
◆南岗洼古石桥
1990年,在兴建京石高速路时,南岗洼村东南出土了一座古石桥,为清代雍正年间兴建,名通济桥,后被洪水埋于地下,呈东西方向。其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京港澳高速路进京方向旁边就地保护。
常被搞错的方向问题
广安门和广渠门是北京外城东西两侧对称之门,东为广渠门,西为广安门,两门之间有一条东西大道。彰义门是金中都西北门,在今湾子处,与广安门在东西一条平行线上,两门相距2公里,金中都消失后,老百姓管广安门叫彰义门。
广安门至湾子是东西向的,是金中都城内一条东西大道。从湾子往西至卢沟桥,御路是东西向稍有偏南。过了卢沟桥西边的小清河桥,此御路就向南转了一个90多度弯,从小清河至长辛店基本上是南北方向。因此有些人在卢沟桥弄不清方向,有的书籍也把卢沟桥错刊成南北方向。永定河在卢沟桥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方向流淌。
好客的北京人对亲朋好友都是高接远送。旧时,长途路远,高官富贵人员骑马坐轿、普通百姓步行,送别去南方的客人。九省御路是去南方的主干道,京城送亲友南下有五个站点:第一站是广安门,由城里送到城外,告别;第二站是大井村石牌坊,大井是广安门至卢沟桥的中间节点,东距广安门、西距卢沟桥各十华里;第三站是卢沟桥;第四站是长辛店;第五站是良乡,送朋友出京最远送到良乡。良乡是直隶省一县城,由京城送到良乡20多公里,送到外省了。1907年春,《京话日报》经理、主编彭翼仲遭受袁世凯迫害发配新疆服刑,醉郭(郭瑞)是丰台区北天堂村人,长期在天桥一带说唱,宣传进步思想,揭露反动统治,和彭翼仲是患难朋友,他失声痛哭,不顾63岁高龄从京城一直送到良乡泪别。
来源 丰台时报
文 高世良
编辑 赵智和 实习编辑 高帆
审核 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