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 16:12
如何将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落实为送到居民手中的“大房本”?丰台区和义街道构建了“信息+行动”双界面协同机制,打通历史遗留难题的解决通道。这一实践,日前获评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全国共评选出100个。
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提出为政府主导的安置房、棚改房、经济适用房等项目中土地手续不完善的补办用地手续。
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但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以和义街道为例,它是为20世纪90年代老崇文、宣武城区改造迁出居民新成立的街道,街道部分区域还是从大兴区划转到丰台区的,很多相关证据和资料已经丢失或缺漏,有的开发建设主体都追溯不到承继单位,甚至有的楼门号都与文件记录不一样。
和义街道积极和规自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区房管局等区级职能部门对接,从信息界面和行动界面入手,梳理出不动产登记的权利主张程序,并明确了多主体联建、主体灭失由属地代为办理等具体的操作程序,搭建协商共识平台,打造了线上的综治维稳信息化平台和线下的一站式矛盾排查化解平台,形成法治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通道思维”,促进了需求表达和政策供给的良性循环。
“我们实地走访、接待居民12批500余人次,联动区级单位和街道各部门,召开了30多次房本办理协调会。”和义街道信访工作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40栋楼2064户承租房的“房改”路径得到明晰,已帮助330户居民取得了不动产证,涉及多主体联建的其他片区楼宇也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将陆续为符合政策要求的居民办理房产登记。
和义街道的“信息+行动”双界面协同机制为新时代基层发扬“枫桥经验”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具体的分析框架和行动参考。如今,和义街道逐渐形成了“思想共识深度凝聚、平安网络细密编织、秩序活力有机统一”的“善治和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新“枫”景的探索还在继续。
走进和义街道办事处一楼,大厅东侧是一站式服务台“和治厅”、信访接待室“和善厅”、人民调解室“和议厅”,这里“定岗不定人”,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同心和义专家服务站”资深律师等为居民提供服务,还发挥老党员、老民警、老法官、老律师、老社区干部等“五老”优势,助力基层矛盾纠纷调处。
此外,和义街道还用AI赋能,将辖区1112处视频探头汇入综合指挥中心平台,开发出火情汛情、占道经营、垃圾桶满溢等8类AI智能识别预警场景,实现“人、地、事、物、组织”数据精细化智连协同,2024年平台上线以来,月均预警、处置各类风险隐患约290项,为地区居民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