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环境无止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02 16:08 语音播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市民群众积极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首都文明办持续深入推进“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涌现出一批热心环保公益事业、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公益组织和个人。为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先进典型事迹,引领带动更多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本刊将陆续推出2023年评选出的50个典型事迹。本期为您介绍的“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生活)好市民”,是来自大兴区的于瀛。

今年38岁的于瀛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践行绿色环保,始于一次和家人的出行。

2021年的一个夏天,她和家人前往怀柔一景区游玩。蓝天白云、小桥流水,在如痴如醉的景色中,突然眼前映入一个垃圾山。本应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上面却挂满了白色的垃圾袋,于瀛第一次这么深切感受到污染的强大破坏力。

回来后,她在家里发起“拒绝使用塑料袋、消除白色污染”的倡议,自己带头使用帆布包、无纺布购物袋,并在家族群里、小区业主群里进行大力宣传。她又主动收集“白色污染”的照片及影像资料,做成宣传片,用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镜头,号召大家一起向“白色污染”宣战。

“有必要吗?不就是一点垃圾吗?”面对邻居的质疑,她咬牙坚持,“为环境、无止境。选择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从此,在日常生活里,她也成了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她把家里的电气设备全都换成了一级能效,照明灯具换成节能灯,她还将“熄灯一小时”的理念在亲戚朋友中广泛传播。“首先做通孩子和老公的思想工作,制定丰富的活动计划,比如把下班后晚上的时间更多地放在室外运动上,既增强了大人和孩子的体质,也实现了断电节能的低碳环保目标。”于瀛分享道。

不仅如此,于瀛还坚持绿色出行。只有在孩子、老人生病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她才选择开车。家里的车长期停在小区内,后来,她更是毅然决然将油车换成了新能源电车。出去吃饭,于瀛从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只为少砍一棵树,多一点绿色。

北京市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于瀛成为小区里第一个垃圾分类志愿者。她主动认领小区垃圾桶点位,只要有时间就在桶前值守,不厌其烦地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指导小区居民正确分类,更是对扔错桶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现在在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她负责创城创卫工作,投身背街小巷的环境治理,清理小广告、排放乱停共享单车、捡拾沿街烟头,为片区的整洁干净贡献着“她”力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于瀛正在用她的坚持,以微薄的力量在润物无声中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绿色环保行列。

绿色生活先进典型事迹

编辑:康健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