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位于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因园内有明清时期“福荫紫竹院”行宫而得名。全园面积40余公顷,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有三湖两岛一堤。它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以竹为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公园造景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园林景观可谓春风暖筱百花舒,夏霭轻舟翠盖浮,秋雨润芦枫叶艳,冬云瑞雪映松竹。
福荫紫竹院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角,由行宫和禅院两座院落组成。其中的禅院始建于明代,为“万寿寺”下院;清乾隆时又于庙宇西侧增建行宫,成为清代帝后去往颐和园游幸的驻跸之所。光绪时期,对行宫和禅院进行了修缮,并更名为“福荫紫竹道院”。1900年,行宫遭八国联军洗劫,有所损毁。新中国成立以来,福荫紫竹院又历经数次修缮。
如今的福荫紫竹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公园深厚文化底蕴的依托,成为公园举办文化展览、文化活动、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紫竹院公园通过对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使皇家园林风采和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历史故事
从万寿寺下院到独立行宫
福荫紫竹院的历史文化缘起于一座古刹。明万历五年(1577年),慈圣皇太后在广源闸西侧兴建万寿寺时,将长河南岸的一座庙宇纳入万寿寺下院。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庆祝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乾隆皇帝大兴土木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长河作为由紫禁城前往清漪园的必经水路,沿途因此大肆修缮,包括万寿寺下院。
清乾隆皇帝的母亲尊崇佛教,乾隆为了孝敬母亲,在庙内供奉一尊观音菩萨像。当时庙宇南侧遍植了引自江南的“铁竿狄”,形成芦苇荡景观。每到秋末冬初,霜凌的苇秆呈现出紫黑色。如此成片的铁竿狄,仿佛是茂盛的紫竹林一样,颇有“普陀山紫竹林”的意境。又因观音菩萨居住在南海紫竹林,因此有人推测乾隆帝便是据此而赐名此庙宇为“紫竹禅院”。从此,“紫竹院”这一名称以官方的身份正式确立,此后得以广泛流传。
与此同时,乾隆还在禅院西侧增建行宫,并仿照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烟波致爽殿”修建了报恩楼。清光绪九年(1883年),行宫与禅院经历了一次重建,历时三年。重建后,其正式从万寿寺分离出来,成为一处独立的行宫,且规模非常宏大,总计有三处湖泡、房屋七十五间、六座亭、三十七间游廊、四座平桥、两座码头和一座船坞。修缮一新的行宫,深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青睐。
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入侵,行宫碎瓦颓垣荡为寒烟,十不存一。至辛亥革命后,随着末代皇室的出租及转赠,其身份也从皇室专享转为官僚私宅。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行宫成了一座荒郊野寺。1983年3月,紫竹院公园接管行宫。2010年11月,紫竹院公园在前期勘探挖掘的基础上,正式启动行宫整修工程,2012年8月竣工,2014年8月正式向游客开放。去年5月,行宫启动保护性修缮,于今年11月1日向公众开放。
文物名片
展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魅力的报恩楼
福荫紫竹院是清代皇家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文物古迹,成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时过境迁,现在的行宫分为前后两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报恩楼、紫霄殿、东西倒座房、十八间折角游廊等,以及紫霄殿门前两棵树龄四百余年的古银杏。
报恩楼是行宫中的后罩楼,为少有的行宫建筑遗存。该楼为砖木结构,青瓦覆顶、雕梁画栋,可谓细腻典雅、古韵四溢,是行宫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与独特性。相传当年慈禧太后在前往万寿寺拈香礼佛之前,要在报恩楼梳妆及用早膳,因而俗称“慈禧梳妆楼”,现楼内仍保存有慈禧曾使用过的穿衣镜,另有一些光绪时期的影像资料可供观览。报恩楼见证了福荫紫竹院从历史到现今的发展变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
紫霄殿是行宫中规制最高的建筑,相传为官员办理转闸换船相关事宜的办公场所。此建筑亦是行宫的主要建筑,采用苏式彩绘中的“金琢墨枋心式苏画”进行装饰。在紫霄殿前,两棵距今约四百余年的古银杏依然蓬勃生长着,经过时间的沧桑洗礼,虽然东侧银杏树主干已枯,但从树体两侧新生出的蘖枝形成了一个子抱母的形态,彰显了生命力的绵绵不息。此外,紫竹禅院门前立着的《重建福荫紫竹院碑记》与《福荫紫竹院碑》两块石碑,也记载印证了福荫紫竹院行宫历史变迁。
“园”说新语
文物古建的活化新生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福荫紫竹院随着紫竹院公园多年的蓬勃发展,古建得以修缮维护,景观也有较大提升。同时,行宫历经数次修缮后,得到充分活化利用,在新时代以特有的方式彰显着自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自2014年正式开放以来,多次举办文化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通过充分彰显自身文化空间价值,实现文物古建活化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双重目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
报恩楼是行宫的主展区,常年举办“重量级”展览。如行宫目前正在举办“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在历史上,紫竹院公园与大运河文化存在密切关联。大运河北京段,是大运河最北端的部分。其沿线分布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技术、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紫竹院公园因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大运河北京段航道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点位。“大运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可以使市民游客充分领略紫竹院地区与大运河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此外,紫竹院公园还充分利用其它展览空间举办书画、瓷器、剪纸、京剧等多主题非遗展。如现在于行宫紫霄殿、天香斋、栖筠斋等展区举办“百年散步——面人郎家族面塑艺术展”,带市民游客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的百年发展史。
除了展览,行宫还会面向游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公园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作贡献。例如,行宫依托自身优势资源,致力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深入开展“大运河历史文化讲堂”“大运河水利科技科普课堂”等活动,使市民游客充分感受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力量,了解大运河文化的内涵,使修缮后的行宫更好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作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通过知识问答、手工制作、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使市民游客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紫竹院公园对行宫的合理修缮和活化利用,不仅是对公园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如今,焕然一新的福荫紫竹院行宫将与公园问月楼、友贤山馆等建筑群落,继续共同承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记者 向浩 通讯员 刘颖 郭懿 弥晗 照片 刘兵/摄)
小贴士
福荫紫竹院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侧
公园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5号
公园开园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开园:6:00,停止入园:21:00,闭园:22:00
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开园:6:00,停止入园:21:00,闭园:21:30
行宫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开放:8:00,停止进入:17:30,关闭:18:00
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开放:8:30,停止进入:17:00,关闭:17:30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
公园:免费
行宫文化展:成人票10元/人次,学生凭有效证件可享半价优惠,5元/人次。其他免费入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交通路线:
东门:国家图书馆站:86路,92路,129路,305路,320路,332路,481路,563路,609路,653路,658路,695路,夜8路,地铁4号线、9号线、16号线;白石桥东站:27路,87路,105路,107路,111路,129路,305路,332路,334路,347路,360路,360路快车,362路,534路,563路,604路,632路,695路,夜8路
小南门:白石桥西站:87路,114路,334路,347路,360路快车,481路,609路,夜12路
西南门:紫竹院南门站:77路,87路,360路,362路,534路,604路,609路,658路,481路,114路,118路,334路,夜12路
西门:万寿寺站:74路,300路内环,300路外环,323路,362路,368路内环,368路外环,374路,394路,450路,534路,603路,610路,634路,645路,夜30路内环,夜30路外环,地铁16号线
北门:紫竹院北门站:48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