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18:24
12月3日
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
长期以来
大兴区清源街道立足五个帮扶
织密扶残体系
打造一刻钟残健共融圈
为1500余名持证残疾人撑起“保护伞”
康复助残
织就“幸福生活圈”
2年前,残疾人小孙经介绍来到了温馨家园,工作人员耐心的劝解、专业的康复课程、家园丰富的活动,让小孙逐渐走出阴霾。
因双下肢障碍,小孙无法外出寻找工作,为帮他重获信心,一次偶然,谭健发现有一款运动鞋可以让小孙代理,于是主动联系厂家,帮助洽谈代理事宜,并积极在朋友圈宣传,有了工作后,小孙对生活的信心重新被点燃。
小孙的情况并不是个例。长期以来,清源街道温馨家园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生活照料、文化体育、托养等各项服务,现有智障和精神稳定期残疾人50余名。
就业助残
深化“就业服务圈”
在温馨家园活动室,十多个残疾人朋友正在学习编织技艺,各式各样的杯套被勾画出来,这是技能培训课的一幕场景。
为有针对性地帮助残疾人提升劳动技能,温馨家园通过“就业车间”寻找适合残疾人群体的劳动项目,让其参与到手工香皂制作、手工制品编织等项目中,提升技能,实现增收。
针对残疾人群体的不同情况,温馨家园定期开展就业能力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以更好地帮助残疾人掌握职业技能。
在访企拓岗上,温馨家园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信息、入职材料提交给中介公司,争取电话销售、信息录入、产品设计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同步做好对已签署劳动合同服务对象的续签工作,确保残疾人收入、保险不断。今年以来,累计帮助3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服务助残
打造“便民服务圈”
近日,在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残疾人证申请的刘阿姨在工作人员的一对一帮办下,成功完成材料填写、复印提交等流程,解决了她的心头大事,而这只是街道推行帮办代办服务的一个缩影。
针对残疾人群体办事不方便的难题,近年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从窗口服务、细节设施入手,做好特殊群体服务。
一方面,开设“帮办代办”窗口,为弱势群体优先办理开通绿色通道,并安排导办员一对一做好咨询引导服务和全程陪同服务;另一方面,延伸帮办代办辐射范围,在3个社区为帮办代办专员配备智能平板电脑,方便上门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办理业务。
设施助残
打造“出行无碍圈”
从细节处落实、落细帮扶行动,考虑到残疾人群体出行不便的难题,街道在政务服务大厅通过加宽门框、安装紧急呼救按钮、卫生间无障碍改造等措施,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的暖心服务。在大厅入口,还设有爱心角,配备助听器、助视器、盲人语音电话等智能设施,以备应急之需。
这样的便利也在24个社区延续,康宜园社区拆除1号楼5单元破损扶手,并同步换新,为居民出行带来安全保障;兴华园在8号楼重修无障碍坡道,便利老年、残疾等弱势群体出行……一幕幕暖心画面正是街道贴心助残的真实写照。
文艺助残
点亮“多彩生活圈”
聚焦残疾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年来,温馨家园坚持“天天有培训、月月有活动”的办站理念,常态化开展舞蹈、古筝、茶艺、书法绘画等十余项文艺活动,推进街道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自去年起,温馨家园常态化开展“每周一读”读书分享会,主题包含诗词歌赋、红色故事、天文地理、健康养生等多样内容,大家结合个人理解和感悟,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传达书中的智慧和力量。
将阅读风尚融于日常,温馨家园每季度定期举办朗诵比赛,残疾人朋友通过各具特色的表演,将书中所学、所感以朗诵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眼前。目前,已成功举办6场。
此外,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点,温馨家园在公共场所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和各类文艺汇演,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场均参与人次100余人,曾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斩获奖项。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也一直是基层服务的重中之重
下一步
清源街道
将持续开展多元化延伸服务
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多支持和关怀
提高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大兴残联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