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完成首个三维不动产登记项目
2024-12-06 11: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进一步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布局,探索城市空间立体开发,提高土地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市在已有工作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分层规划、分层供地和分层登记的实施方式。在市、区两级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的共同推动下,11月6日,通州区完成了全市首个三维不动产登记项目。

“分层规划+分层供地”,源头三维精准设权

该项目位于通州运河商务区Ⅷ-09地块,为瓮城遗址公园项目。作为副中心的重要项目,2015年至2022年期间,通州区政府多次组织研究论证建设模式。2022年6月,经多轮研究决定,拟采用地下、地表不同权利人的分层供地方式,即地下经营性设施通过挂牌方式出让,地下公益设施随地下经营性设施一并通过挂牌方式供应给竞得人,待竞得人完成建设后,再由相关单位进行回购;地表部分(绿地及广场附属设施)待地下工程完成后划拨至园林绿化部门。

瓮城遗址公园项目三维模型

瓮城遗址公园项目规划效果图

前置调查+“一码管地”,推动三维地籍调查

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根据“源于地籍,归于地籍”的理念,从建设项目源头全流程探索开展三维地籍调查,为规划实施、土地供应等环节提供产权保障。

在土地供应前,前置开展地籍调查,一方面,根据已有地籍材料,通过内业和外业相结合的方式,查清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面积等,并在传统四邻指界的基础上,延伸至立体空间的六至指界(上至、下至、东至、南至、西至、北至),确保权属清楚、界址清晰、无争议;另一方面,根据“一码管地”的管理要求,对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三个宗地,每一宗均预编了不动产单元代码,并用GX(地下)作为宗地特征码,以区别于地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提供至土地供应部门,并完成土地的招拍挂和有偿使用合同的签订。

先行先试+主动服务,实现三维不动产登记

土地供应后,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继续紧盯项目进展,积极做好主动服务。一方面,基于供地前的地籍调查成果,探索开展三维不动产登记,即采用立体化的方式表达不动产的空间分布和权属界址,形成了三维宗地图等成果,用于不动产登记的附图展示;另一方面,积极与项目单位对接,充分沟通材料细节,为其办理不动产登记提供“管家式”服务。在缴纳土地价款后,及时为项目单位办理了不动产首次登记,进一步压缩了办理时限。

三维宗地图展示

项目单位表示:该项目是以文化遗址展示区、交通集散中心和复合型城市公园为核心的一体化建设项目,分层供地对我们而言是个陌生的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好在土地交付前后,各部门就提前和我们进行了深入沟通,主动为我们排疑解难,手把手地帮着我们梳理材料,点对点打通各衔接环节,确保了我们年底开工的可行性。

三维地籍管理是推动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升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即是在本市立体空间登记已有实践基础上,对三维设权、三维地籍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下一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继续探索三维地籍的应用场景,推动形成更多切实有效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本内容由确权登记处、副中心资源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分局提供


作者: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