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17:09
经过近一年的数据收集、筛选和测算等筹备工作,“2024教育科技行业发展指数”发布相关工作于2024年12月6日正式启动。“2024教育科技行业发展指数”经多位专业评审嘉宾指导,由北京晚报《科技周刊》以及第三方大数据团队共同测算编制。
该指数以2024年1-11月为基期,以作业帮、猿辅导、好未来(学而思)、粉笔、网易有道、科大讯飞(教育)、爱学习教育、核桃编程、火花思维、一起教育科技、高途、瑞思教育、昂立教育、51Talk、童程童美15家教育科技企业为样本,聚焦“用户体验”“社会责任”“企业经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五大维度,通过统计和分析网站、报刊、微博、微信、App、论坛、贴吧、博客、视频、问答等11个监测渠道,对基期内1073736条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指数发布的形式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科技行业在2024年的动态变化。
北京晚报《科技周刊》在“2024教育科技行业发展指数”的测算模型中,聚焦了教育科技企业在用户层面、社会层面、企业自身层面、产品层面和品牌层面的综合表现,并以此归类出“用户体验”“社会责任”“企业经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五大维度。其中,“用户体验”维度或许是与消费者极为贴近的维度。
在对“用户体验”维度共计323863条数据筛查、归集、比对之后,北京晚报《科技周刊》以及第三方大数据团队最终测算出15家科技教育样本企业综合得分78.97分。从具体企业得分情况来看,“用户体验”排名前三的火花思维、粉笔、作业帮,测算得分分别为100分、97.6分、91.4分,形成教育科技企业“用户体验”第一梯队。
总的来说,位于第一梯队的样本企业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以中国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供应商,致力于通过技术及创新提供高品质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的粉笔为例,自2015年成立以来,粉笔依托互联网技术助力职业教育培训创新,坚持科技先行,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推动职业教育行业良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诞生于互联网、整合线下资源的招录类考试培训服务供应商,粉笔通过稳固的线上业务及创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MO教学模式实现了巨大的协同效应,用户口碑卓著。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中的知名品牌之一,粉笔,始终注重了解用户需求,致力于让好的职业教育资源走进每一个有需求的地方。粉笔创新OM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提供灵活多变的学习路径:线上方面,粉笔开设了系统班、精品班、面试班、专项课、冲刺班、刷题班等多种班型,方便用户按需选择;线下方面,粉笔深耕区域化研发运营,在全国多座城市设立学习中心,根据当地考情提供针对性线下培训服务,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粉笔OMO模式在满足部分学员对线下课堂授课形式需求的同时,有效结合线上产品的高效率和强针对性,解决了线下传统模式下师资和场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共享生源及资源更好的分配。2024年,粉笔在线课程产品优势稳固,线上线下结合的OMO业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上半年培训业务营收13.8亿元,占总收入的84.6%。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粉笔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经过多年层层筛选,粉笔集结了一批职业教育领域授课水平优异的高学历人才,打造了一支专业、优质的师资队伍,累计授课上千万人次,广受用户好评。截至2024年上半年,粉笔共拥有约3145名优秀的全职讲师,师资团队占比超过40%。2023年,粉笔进一步完善师资制度建设,将线上线下师资全部打通,整体课时使用率由86%提升至106%。
科技立身,以人为本,匠心为教。粉笔严格规范教学流程,专注打磨教研成果,打造出一系列符合行业标准、深受用户信赖的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严格的讲师招聘制度。粉笔内部设立了严格的讲师招聘流程,要求讲师不仅对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充满热情和探索精神,还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资质、强大的沟通能力,以及善于运用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来帮助用户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粉笔会根据讲师的课堂表现、教学成果及用户反馈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地提高讲师的教学水平。
提升师资教学培训质量。在师资教学培训方面,粉笔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提升讲师教学技能,加强职业教育师资的职业道德修养。粉笔不仅针对新任讲师专业规范的能力培训,还会定期对所有讲师进行系统化教学培训,由内容开发团队向讲师提出教学建议,并根据行业趋势及录取标准更新培训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考试内容及要求。
用户体验至上,服务部门协作发力。粉笔为用户提供从售前到售后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保障方案,确保用户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截至2024年8月,本年度共服务学员105万余人,单日服务峰值达8919人,通过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与系统的更新迭代,客服人效有了很大提升。
企业和社会是发展共同体,粉笔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支持。粉笔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公益事业,持续回馈社会。未来,粉笔将积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依靠科技创新,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校检:陈沙 申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