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孩子咬一口瞬间爆炸,这东西家家都有!医生提醒
健康河南

2024-12-09 12:32 语音播报

热点

对这个世界及身边的万物充满好奇

或许是每个幼儿的天性

但有些宝宝却总是喜欢

把一些小东西放到嘴里含着“尝一尝”

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误吞入体内

有的误吞硬币、纽扣电池

有的误食磁力珠、玻璃弹珠

误食各种“核”后卡在消化道的患儿

更是层出不穷

近日

云南大理一名2岁幼儿萌萌(化名)

因好奇将电池放在嘴里咬

导致电池爆炸

电池的保护盖和集电器卡在咬肌和颊肌之间

经紧急送医救治

目前孩子无生命危险

已在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手术后进行康复治疗

据孩子父亲描述

某天傍晚萌萌独自在房间里玩耍时

把一节5号电池放进了嘴里

随后

在隔壁房间的家人突然听到砰一声响

继而传来孩子尖锐的哭声

父亲发现孩子嘴里冒着白色的烟雾

口腔内大量黑色粉末混合着血液

旁边地板上有一节5号电池的空壳

电池负极金属片不见了

家长立即将萌萌送往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急诊科医生发现萌萌嘴里含着烧糊的柱状物体,隐约可见嘴里血肉模糊,还有个“血洞”。急诊科请口腔颌面外科会诊后,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迅速开通绿色通道。

通过完善检查,口腔颌面外科值班医生发现电池的保护盖和集电器卡在萌萌的咬肌和颊肌之间。

医生指出,电池含有强碱性物质,一旦进入体内,会迅速释放化学物质,对周围组织造成严重的化学烧伤,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另外,电池废液中含有汞、铅、铬等多种重金属,而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中枢神经破坏力很强。

口腔颌面外科值班医生立即联系麻醉科安排急诊手术,在萌萌入院1小时内为他施行了“口腔爆炸伤清创术+异物取出术”。电池的爆炸伤局限在口腔软组织多处穿孔,幸运的是,萌萌没将电池碎片吞下肚。

经过探查,将电池保护盖、集电器及残留碎屑完整取出,妥善止血,清理创口并对位缝合,快速解决了这个危机。

目前,萌萌在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术后康复治疗。

01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吞服了异物

如果异物处理不及时,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就拿磁性异物来说,如果在不同时间吞入多个磁铁,或者多个磁铁同时吞入体内,磁体之间的吸力足够大会导致磁体隔着胃、肠壁吸在一起,持续压迫腔壁导致压迫坏死,引发穿孔、腹膜炎、肠瘘、感染、肠梗阻等,严重的也会因感染性休克等致命。

有的时候,宝爸宝妈能看得见宝宝们误食异物,但更多的时候是宝宝们自己默默地把异物吃进去的!尤其是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宝宝,宝爸宝妈学会判断孩子是否吞食了异物非常重要。

不同位置的异物反应

呼吸道异物:出现剧烈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症状。

食管异物:拒食、流涎、吞咽困难、刺激性咳嗽、异物感、痰中带血、咽喉部疼痛、恶心、呕吐、胸痛、哮喘或窒息等症状。

胃肠道异物:腹痛、恶心、呕吐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有呕吐、黑便、高热、感染性休克表现。

部分异物可能会随粪便排出,但部分尖锐或体积较大的异物可能卡在食道或胃肠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发育停滞、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说明异物出现穿孔或病情进一步进展。

一旦出现以上情况,请您及时带宝宝就诊。

02

发现宝宝误吞异物时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幼儿误食误吞,尚未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室息缺氧的表现,应立即停止进饮进食。家长千万不要使用“自行催吐、灌水、喝醋”等土办法。不恰当的土办法,可能给伤口造成二次损伤,还可能会导致呕吐物误吸,增加窒息的风险。

这时候,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同时安抚好孩子的情绪。

对于能够发出声音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其咳嗽,以尝试将异物咳出。

对于无法发出声音或呼吸困难的孩子,家长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进行急救。具体操作方法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孩子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厘米处,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后冲击压迫孩子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

对于儿童、青少年及成人:

如果尝试上述方法仍无法将异物排出,一定要尽快将孩子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有条件的就诊时带上误食物品残留物,就诊时请告诉医务人员:误吞物品类型、大小、数量、形状、误吞时间、最后进食时间、患儿吞食异物后有何表现以及既往病史,为精确迅速取出异物赢得时间。

03

如何预防宝宝吞食异物

1. 幼儿没有辨识能力,对什么东西都好奇,家长应该特别警惕,妥善保管可能被幼儿误吞的物品,放在幼儿无法接触到的位置。包括:尖锐异物(针、枣核、钉子等)、腐蚀性异物(电池、化学物质等)、磁性异物(磁力珠、磁铁等),还有小朋友爱玩儿的膨胀球。宝爸宝妈应当经常提醒孩子不要将小玩具放入口中,防止误吞。

2.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给幼小的宝宝吃坚果、豆类食物和果冻等。如果是3岁以下的宝宝吃这类食物,尽量研碎食用,不仅利于宝宝消化吸收,而且能降低被呛到的风险。

3. 家长不要强迫喂饭,宝宝哭闹会使食物或其它异物吸入气管,更要在平时就培养宝宝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编辑:赵司尧

打开APP阅读全文